之间网

“伪创新”应及时纠偏

今日更新
导读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伪创新”应及时纠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月16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伪创新”应及时纠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月16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混合基金5月14日份额净值为1.4718元,较2023年11月16日增长12.45%。基于此,从5月15日起,该基金的“价值线”数值从2.7111元逐日提升到2024年11月10日的2.9473元,提升幅度相当于净值增长率的70%。

  在当前市场上,基金“价值线”似乎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存在,有部分市场人士甚至表示“闻所未闻”,而这却是基金业历史真实存在的产品创新形式。所谓基金价值线,实际上是基金公司基于基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预先设定的安全收益增长轨迹,以期约束基金经理投资冲动和稳定投资者心理预期。

  显而易见,价值线并非基金或基民的实际收益,而是基金公司为增加产品吸引力制造出来的“形式假象”,这种机制早在2002年就引入基金业。除了价值线,行业还一度尝试过引入惩罚机制(即基金净值跌到价值线之下便暂停收取管理费),但由于在早期运行中,频繁出现净值跌破价值线的现象,该机制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此后也再无产品跟进,久而久之逐渐被市场遗忘。不过,当年采用该机制的基金产品,仍一直延用至今。

  实际上,公募基金历史上出现的“伪创新”并不止这些。比如,早年推出的短期理财基金,其中不乏募集上百亿资金规模的爆款产品,有的产品将99%以上的资产投向了银行存款。试问,如果仅限于购买银行存款,又何必多此一举?基金组合分散化投资的意义又何在?另外,当年为了创新,基金业还曾经推出加了杠杆操作的分级基金,但这些创新产品违背了理财的初衷,一度成为投资博弈的工具。

  和“价值线”基金不同,“偏题”的分级基金在随后的行业发展中被清理出局,监管甚至还给出了明确的“最后通牒”。有意思的是,在当年整改大潮中,又有相当部分分级基金转型成了主题ETF。由此也可以看出,失败的创新如果能得到及时纠偏,结果也是“善莫大焉”。

  在公募基金业过往25年发展过程中,“为创新而创新、为炫技而创新”的案例并不少见。这既发生在基金产品身上,也发生在基金产品的营销、投教等环节上,但基本特征都是噱头大于实质,在风口上风光一把就再无产品跟进。从长远看,这类“伪创新”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偏,只有这样,基金产品的创新实践才能沿主流而行,回归基金行业本源。

以上就是关于【“伪创新”应及时纠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