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该也属于互联网时代,所以小伙伴们应该看过不少互联网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听过很多关于互联网的信息。小伙伴们对互联网价值有哪些担忧?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虽然现在钱还是很穷,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车评编辑,我一直有一个购买保时捷911的长远计划。同时,我深受旅行车的毒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瓦罐”迷。幸福往往来得很突然,保时捷Panamera 4 Sport Turismo(以下简称Panamera ST)刚好出现在我面前,满足了我“保时捷”和“瓦罐”的双重感受。
向下看,与老款车型相比,这一代Panamera的造型变化并不明显,依然延续了保时捷家族的经典造型。试驾车配备哑灰色车身漆,选装价格6.54万元。我对这个颜色很满意,但是同事们的意见不一。幸运的是,保时捷有n种车身涂料可供选择,以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Pana 4 Sport Turismo标配19英寸轮圈,试驾配备价值9200元的19英寸Panamera S轮圈,视觉效果更加出色。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买这款车的朋友应该选择20寸的轮圈,款式比较漂亮,和车身造型相匹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轮圈中间的保时捷标志还是黑白的。如果要给四个轮子标颜色,还要再投入2700元。
车尾非常性感,辨识度很高。原厂排气系统采用两侧设计,保时捷提供两侧运动排气可供选择,在视觉效果和声音方面会更有看点。
坐进车内前排,试驾车配备黑色/哑光灰色双色光面真皮内饰,选装价格高达7.18万元。内饰的亮点是中控台内的大部分物理按键都改成了触摸按键,车辆启动后面板上会显示不同的功能信息。
本次试驾没有保时捷著名的“Sport Chrono”部件作为选装件,因此方向盘缺少新一代车型的“Sport Response”按钮。这套售价3.13万元的零部件核心在于SportPlus运动增强模式,可以让车辆以更高的速度发动,动力系统响应更敏捷。
之前常规的Panamera只提供四座车型,限制了它的实用性。现在Panamera ST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后排确实有三个座位,但是后排的自动空调控制面板占据了很大的面积。空调开了之后,我同事坐在后排中间,说明很难吹.我不会给你看照片。用我同事的话说,坐在这里?不超过两分钟!
新一代朗逸
说到朗逸,大部分时间都占据着月度汽车销量榜的前列。月均销量基本在4万辆左右,年销量接近50万辆。朗逸家族诞生的第10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50万辆。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分半钟就卖出一辆朗逸。也许看完这篇文章,几款朗逸都有了新主人。
如今,朗逸作为上汽大众的“花旦大师”,终于迎来了全新一代,新一代朗逸将于5月25日正式上市。今天,我将在上市前尝试驾驶它。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一代朗逸,看看它能否延续这个销售传奇。
乍一看,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朗逸可以这么精致。可以说全方位进行了质的提升,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级的感觉。所谓的高品质感,不仅仅是材质的提升,更是细节设计的精致细心,足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印象。新一代朗逸采用了大众品牌最新的设计理念,风格也从圆润的设计变成了更加扁平。全系标配LED大灯与面积增大的前格栅连接,镀铬饰条的数量和面积进一步增加。这种一体化的设计也可以在新CC和途锐上看到。可以说新一代的朗逸已经率先发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更加大气和豪华。
新一代朗逸的车尾也呼应了车头的设计,线条更简单更直,微微翘起后备箱的小鸭尾设计增加了运动感,更多横向线条的设计也让它看起来更宽。从后侧看,C柱的角度设计也比较流畅。加上双腰线的车身侧面线条,很好地勾勒出了大气的车侧,尾部还加入了小三角窗设计,为后排乘客带来更多的好处。
加充足的光线,不会感到压抑。外观不光是看着更显霸气,其实在车身尺寸方面也确实大了不少,全新一代朗逸长宽高分别为4670/1806/1474毫米,轴距为2688毫米。相比现款朗逸,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轴距增加了78毫米,带来更宽敞的乘坐空间。行李厢容积也提升至510升,并且后排座椅也支持4/6比例放倒,作为一款家庭用车,朗逸这一点是不用担心的。
内饰采用最新设计风格,由于定位的限制并不会有太多科技感,而贯穿式的中控台设计、丰富配置与灵活的储物空间则凸显出了简约而不简单,不过中控台上方依旧采用硬塑料材质,但由于中控台采用多种材质组合,看上去还算精致,这样的设计也更符合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尽管不够突出科技感,但使用起来足够方便,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次试驾舒适版车型,属于车款中的中配,采用6.5英寸中控液晶屏,而高配则提升至8英寸,系统支持百度CarLife、苹果CarPlay以及MirrorLink手机互联功能,屏幕位置也更加靠上,看上去更加方便。而四个车门一键升降、面积加大30%的天窗、胎压监测、自动启停、ESP车身稳定系统、带AUTOHOLD功能的电子手刹、带有Clean Air的空调系统以及后排出风口,后排USB接口等丰富配置都配备在新车上,可以说基本满足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尤其是针对后排乘客有了更全方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