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虎丘宝箱(江南百景图探险虎丘宝箱)

互联网
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虎丘宝箱(江南百景图探险虎丘宝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957年,苏州的工人在修缮“...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虎丘宝箱(江南百景图探险虎丘宝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57年,苏州的工人在修缮“东方比萨斜塔”虎丘塔时,往塔砖缝隙里浇灌泥浆,怎么都无法填满砖缝。他们将塔砖移开后,竟然发现了一处深藏千年的宝藏。

原来,在这些塔砖的后面,有一个塔心暗室,里面放着一些箱子。

工人们认为这些箱子里肯定有什么东西,不敢轻举妄动,就立刻把这消息上报给了文物部门。

专家迅速赶到了现场,经过一番勘察,他们在虎丘塔的其他楼层,也同样发现了暗室。

这些暗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经箱,每个箱子里都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令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这些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件非“秘色瓷莲花碗”莫属。

表面看上去,它好像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瓷碗,可其实它是一件举世无双,供奉佛祖的珍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件秘色瓷莲花碗有什么特别之处?

秘色瓷莲花碗是一件长相清秀,品性雅正的瓷碗。它是由碗和束腰盏托组成的,其中碗高8.9 cm,盏高6.6 cm。

瓷碗的造型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看上去就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新高雅。

起初,人们都以为它只是一件青瓷中的精品。可直到30年后,专家才发现,原来它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秘色瓷莲花碗的瓷釉,呈现出湖水般的淡黄绿色,看上去玲珑剔透,像玉一样精巧端庄。

由于它的器型完美,保存得非常完好,所以这是一件秘色瓷中的极品。

那么,它为什么被取名为“秘色瓷”呢?

根据宋人记载,五代吴越国君钱镠,他曾规定,越窑是专门烧制供奉用的瓷器,民间不得使用。

越窑的烧造工艺和釉药配方,也都是由宫廷控制,绝不外传的。

秘色瓷是当时越窑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平,而这件秘色瓷莲花碗,它如冰似玉,是专家们一致公认的越窑秘色瓷中的巅峰作品。

那么,这件秋色瓷又是谁将它供奉进了虎丘塔,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专家根据经箱上留下的文字,经过一番研究与推测,原来,这批供奉物应该是来自各地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

五代时期,苏州曾经属于吴越国,当时的国君修建了大量寺院和佛塔,他相信这样能保国泰民安。

当时,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纷纷用自己积累的各种珍贵的宝物,来供养寺院,祈求生活更加幸福安宁。而这些宝物,就成了现在虎丘塔里珍贵的文物。

秘色瓷莲花碗被长期供奉在塔内,它成了当时唐懿宗供奉给佛指舍利的法器,比金银器珍贵百倍。

目前,这件秘色瓷莲花碗就收藏在苏州博物馆,你见过它吗?

【瑞光塔·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佛塔始建于东吴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共13层。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43米。因其常常有五彩瑞光闪现,称为“瑞光塔”。虽经历代修缮,仍保留宋塔结构。

瑞光寺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构成,砖砌部分为宋代遗构。底层塔心用“永定柱”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已经很少见到(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慈氏阁也采用此法),为研究宋“营造法式”提供了实物依据。

(永定柱做法是栽柱入地并固定,然后围绕柱子搭建上部建筑的做法,称为永定柱造)

苏州博物馆内的“国宝”文物,大多来自于“二塔”,即瑞光塔和虎丘塔。1978年4月12日,当地三名小学生在瑞光塔玩耍,于佛塔第三层掏鸟蛋时,发现了一个洞,洞中有一个1米多高的箱子。

如今,这个箱子和它承载的文物已经成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那就是“宋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图10-12)和“北宋真珠舍利宝幢”(图13-15)。

(图10-15为苏州博物馆实拍)

@头条带你游中国 @头条旅游

杭州人到苏州是平常事,几个著名园子逛到不想再逛,各种糕点糖果细面条也都不想再吃了。但是竟然还不生厌,大概是因为杭州粉墙黛瓦已经拆得差不多,苏州到底留了诸多控制保护建筑,聊供揣想从前繁花似锦的“明清庶民生活”。

 

这次到苏州学习,关在南林饭店里受封闭式训练。终于有一天得空,想想还是去钻巷子。也没有细想,大致走了老城区里的一条对角线,远远望见山塘,便折返。来回七八公里路,本来很近,可是曲曲环环,好像走了很久似的。

 

先到观前街附近,走由巷。大街上扰攘热闹,此间几乎不闻。小孩在条石路面上骑童车,大人尾在后面,不大认真地摇着蒲扇,看着。两边房子低眉顺眼,偶尔一两扇窗还有雕花。不知何故,外墙却漆成黑色。

不像着过火,难道曾经写过标语?穿过观前地区,一路斜着往西走。大约经过闾丘坊巷,走到百花巷、中街路。许多五金店,天色向晚,也不管生意如何,只是默默开门。花白头发的瘦男人,在废品店门外埋头敲一摞铝皮碗。

碗壁上浑然一片的天光,随着砰然闷响纷纷折皱。走几步,又一个骨肉停匀的壮年男子,赤着上身蹲在家门前,向一只白底红纹的塑料盆中俛首汰衣裳。

后来看到河,拐到河边小巷里,看路名是“阊门内下塘”。老师上课刚刚讲,过去阊门极为繁华,家家户户都从此去往虎丘上佛香。但这小巷反讽似的,偏要说明自己多么“不繁华”。

有人敞了门看电视,一台电视机仿佛占满了整个方厅。随意几件不成套的家具,本来不多,看上去倒像摊了一天世界。又有人夹道放两个泡沫塑料箱子,稀稀落落种了指甲花,开得不好。倒是晾衣竿上爬满红牵牛,一高高到青桐树上去。有几朵忘记合拢,在晚风中呆笑。

 

青桐树几步一棵,都长得不坏,蒲扇样的叶子,黄簇簇果实。要是前清种的,倒也算“故家乔木”,比许多住客年纪大。

我心里乱想,脚下不停,发现前面路已窄了。天呐,两人宽的小巷,竟然还要搭露天菜场。菜叶瓜皮地上堆不下,渐渐涌到人家屋后,河岸边沿,终于跌进河里,几乎不出响声。

转载自文汇网,作者:陆蓓容

#故事#

本文虎丘宝箱(江南百景图探险虎丘宝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