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热血三国2名将坐标,热血三国名将坐标及属性表大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在红军时期就是军级干部,抗日战争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是中原军区司令员,但是55年却没授军衔,不过晚年成就很高,官至正国级。
红军时期,残酷的战争环境令许多年轻的战士在战斗中迅速成长,一颗颗耀眼的将星不断升起。在这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红军队列中诞生出很多年轻的优秀将领。
比如在红四方面军中的李先念同志24岁就成为红30军政委,是最年轻的军级干部。
1909年,李先念生于湖北黄安的李家大屋。家中有兄弟姐妹8个人,父亲看他非常聪慧,10岁时与他的大伯商量,将李先念送进学堂读书。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入学以后李先念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好,受到老师的称赞。但是由于家庭实在太穷了,仅仅过了两年,他的学习生涯就结束了,经人介绍他在县城的陈福记寿器店当学徒。
1926年,北伐军光复湖北后,听说家乡的变化后,李先念辞去工作回到了家,加入刚刚成立的农民协会。
由于李先念认识字,在县城几年也有了些见识,很快成为农协的骨干,还当选为乡农会的执行委员。在他带领下,与曾经压榨农民的地主豪绅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者退守木兰山坚持战斗,而李先念则奉命继续在高桥区坚持战斗,而就在当年年底,他历经考验,终于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
一,最年轻的军政委
1931年,随着局势的转变,鄂豫皖苏区掀起拥军的热潮,这时李先念也动员了300多热血青年加入了红军。此前他在地方工作数年,还当过乡苏区主席,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所以刚刚参加红军的李先念被任命为红11师33团政委。
李先念干政委还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一线部队的领导,就离不开行军打仗,这可有些为难李先念了。
于是,为了做一位合格的团政委,他经常向团长吴云山和营长孙玉清虚心请教,这两位同志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在两人的教诲下,李先念对各种战术有所了解,并在实战中进行了运用,这样李先念很快成长起来,他与吴云山率领的红33团也成为著名的“英雄钢团”。
仅仅两年以后,李先念就由团政委升为30军政委,成为红四方面军中年轻有为的高级将领,可惜他的老师兼搭档吴云山,却在1932年10月新集战斗中牺牲了。
而他的另一位老师孙玉清也没有等到革命胜利,而是在西路军时期被俘牺牲了。幸运的是,同样在西路军中的李先念几经生死的考验,但最终安全返回了延安。
二,成为新四军的抗日名将
回到延安的李先念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和学习,就被派往河南工作。
1939年1月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队成立,这支仅有160多人的队伍,在李先念率领下,深入敌后来到鄂豫边区开展抗日运动,开辟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
经过两年的发展,在皖南事变后,李先念已是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手下已经拥有一万五千余众,成为新四军中的高级将领。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鄂豫边抗日根据地改编为中原军区,李先念成为军区司令员。
此时的中原大地上,抗战时期的硝烟刚刚散去,但是内战的乌云又笼罩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1946年6月,刘峙率领26个师,共计30万人向中原军区发起进攻,全军区也仅有不到六万人的作战部队,两军实力相差悬殊。在如此险峻的局势下,李先念做出向西突围的决定,在著名的皮旅的掩护下,中原军区的队伍最终成功跳出包围圈,安全抵达陕南地区。
一年后已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的李先念,率部抵达河南光山,与刘邓大军会师后,参与大别山根据地的建设,1948年5月中原军区得以重建,李先念同志成为军区副司令员。从李先念同志的这些戎马经历来看,李先念同志是能够被授予元帅军衔的!
但是在建国前夕,李先念同志就调离了部队,主抓地方工作,1955年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因已离开军队系统没有参加授衔。如果李先念同志参加授衔,最少是大将军衔。
虽然李先念同志没有军衔,但晚年的成就很高,在1987年当选为国家主席,此时他的职务比十大将帅都要高。
最小红军身份被质疑,毛主席问谁能作证?他直接说出一个元帅名字!
红军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将领,1955年我国首次举行授勋仪式。
军衔等级被分为6等9级,从士兵到元帅巨大的荣誉来到每一个人身边,也是被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将领们最好的回报。
在授勋的将军中有三个人来自同一家系,他们分别是贺龙,廖汉文以及我们的主人公向轩。
向轩在接受授勋时只有29岁,年龄很小。
贺龙是我国的开国元帅,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出生在湖南省的他少年便参加革命军,组织当地农民闹革命,还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创建了红二军团等革命根据地。
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贺龙均有卓越贡献,1954年在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廖汉文是向轩的表姐夫,贺龙的外甥女婿,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可见向轩这两位亲戚有多么强的能力。
向轩本人在授勋仪式时被授予中校军衔,过了5年后他就成为了上校。年纪轻轻的他是如何做到这些呢?我们来看一看向轩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小时候向轩有一个很特别的特点:聪慧且大胆,关于他的事情在军队中广为流传。有一次向轩去完成通讯兵的任务,途中被几名红军将士拦住了,原因很简单:向轩太小被战士们怀疑。
向轩再怎么解释都没法让人相信,于是他被带到了毛主席面前。面对毛主席向轩一点都不怕,他大大方方的对毛主席说我可是红军,参加过长征还走过草地。
毛主席看到向轩稚嫩的脸庞觉得特别有意思,就问他谁能给你作证。没想到向轩直接说出了一个元帅的名字:我的大舅贺龙可以作证。
毛主席听到之后心里有了想法,这机灵的小孩原来是贺家的。向轩小时候就机灵活泼,毛主席对他也有了一丝别样的喜爱,就这样向轩被称为最小的红军哥哥。
但有人会问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向轩,参加了革命并且还要担任军事任务呢?
我们得提一下向轩的身世,1926年,向轩出生在湖南一个不起眼的农村,他的母亲是贺龙的妹妹,当年贺龙组织起义轰轰烈烈闹革命家人也特别支持。
向轩的母亲便给了贺龙特别大的帮助,向轩出生后贺龙很喜欢这个孩子,但因为战事他不得不率领部队离开,向轩和贺龙不得不分开一段时间。
向轩两岁时就遇到了人生第1个波折,母亲被叛徒出卖,率领的小分队遭遇敌人的包围随后被捕入狱。
妹妹和孩子被捕,经过周折向轩是救出来了,但向轩的妈妈并没有被释放,到最后向轩的妈妈被敌人杀害,年纪小小的向轩就这样没了母亲。
在那之后向轩就由姑姑抚养,从小她便教向轩各种武艺以及用枪本领,5岁时向轩就已经会用枪了。过了两年到七岁时,姑姑中弹牺牲,临死前她告诉向轩赶紧去找舅舅贺龙。
和舅舅一起生活后向轩同仇敌忾,目睹了两位亲人的离开让他对敌人恨深入骨髓。而对革命事业也是毫无保留,他要用尽自己的全力为革命事业奋斗,部队安排给向轩任务都能顺利完成。
时间来到1935年,向轩长大了开始跟随大部队长征,长征路上路途遥远条件十分恶劣。向轩虽然不畏艰险但他毕竟还小,因此吃了非常多的苦头。
但是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还是跟随大部队顺利到达延安。那个时候向轩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红军战士。
优秀的人才总要来到优秀的岗位,向轩后来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的一位工兵连连长,和战士们一起研究新武器,参加战役时实战运用。
不过在荔北战役向轩被一颗枪榴弹击倒,全身共有26处伤口,他的右眼被击瞎,右脚面被打穿,贺龙知道后心如刀绞。
新中国成立后,向轩荣获中校军衔,1978年正式退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离休后向轩一直没闲着,经常去单位或学校做红色宣传,他希望将这些优秀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我们希望向轩能健康长寿,幸福地活下去,而他为革命事业的牺牲也会被后人铭记。#历史#
李俊慧,热血青年,抗日名将,今年冬奥过后,遗憾退场,因为几张照片被造谣与搭档不合,明明还算是能打的年纪却硬生生被喷到退役,不善言语的他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首可悲可泣的赞歌。
在程潜追悼会现场,程潜的妻子郭翼青见到周总理后,神色凝重的问总理说:“程潜究竟算什么人呢?”
周总理听到这句话,则非常郑重的回答:“颂公当然是革命干部,他与共产党合作那么多年,解放后他身负要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们家庭也是革命家庭嘛。”
郭翼青听到这句话便不由得红了眼眶,对周总理说:“我真不知道要如何感谢您了!”
1968年4月,程潜因病逝世。
他去世之后,关于要不要办追悼会,成了个饱受争议的问题。
因为程潜身份比较特殊,一方面他是我党的朋友,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国民党的元老,当时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办追悼会,否则就是助长国民党的气焰。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周总理驳斥,周总理说:“追悼颂公(程潜)还要犹豫什么?不仅要开追悼会,还要征求何香凝主席和张文白先生的意见,以示郑重。”
不久后,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由民革出面为程潜举办了追悼会。
由于程潜饱受争议,所以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其实,在中国革命史上,程潜的名字是不可磨灭的一笔。
他早在1905年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
1911年,他亲自回国,赶赴武昌,协助起义。
1913年,程潜接任了湖南军事厅厅长。从此之后,程潜在湖南的影响力一直很大,在国民党内部,无论谁见了程潜都是恭恭敬敬的,就连蒋介石也要考虑到程潜在党内的政治资本。
但自从孙中山故去之后,程潜的地位变得有些尴尬,蒋介石和李宗仁都对他有所防范。
1927年的时候,李宗仁甚至出手扣押过程潜,这导致程潜失去了手中的权力,甚至要喝酒作画来消遣时光,直到1931年,他才重新被起用。
这一番波折让程潜颇受打击,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意识到,此时此刻的国民党,和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似乎已经有所不同了,总统变成了蒋介石,然而蒋介石能够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留下的三民主义吗?后来的结果证明,蒋介石做不到。
考虑到程潜的资历,蒋介石还是给了程潜不错的地位,但程潜对蒋介石非常不满。
因为蒋介石上台之后,几乎将孙中山留下的政策全部抛弃。
程潜始终不甘心看着这一切发生,但又无力阻止。
1948年,程潜放弃竞选总统之后,便回到了湖南,开始了另一个大计划。
蒋介石已经到穷途末路,胜利的天平终究属于人民这一方,这些事情程潜看的很明白,程潜也一直都是渴望和平,反对内战的。
因此,从内战爆发以来,程潜就一直在思考否要投靠共产党。
现在,愈发疯狂的蒋介石让程潜下定了决心,不能再拖了。
程潜在湖南省依然保有着自己的影响力,回到湖南之后,他把军政大权都渐渐收到了自己手里。
多年来,程潜和我党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尤其是程潜和周总理更是多年的好友。所以此时此刻,程潜的行为也并不让人意外。
我党很快便得知,程潜计划在湖南省进行起义。
我党非常高兴,如果湖南能够在程潜的带领下和平解放,那于国于民都是幸事。
双方很快就联系上了,我党告知程潜,只要他能够弃暗投明,我党依然愿意和他结为至交。
程潜则提出,自己自愿起义,只是有四个要求:
一、自己拥护共产党的政策,但不参加共产党;
二、自己反对蒋介石,但不背叛国民党;
三、自己对特务虽不能指挥,但可以控制;
四、个人不被列为战犯。
这四条要求,也是程潜深思考虑之后提出的,程潜和蒋介石多年以来矛盾重重,可是国民党是他亲眼看着孙中山创立的,他可以舍弃自己的利益,但舍弃不了自己对国民党的感情。
哪怕此时这个党已经变了味儿,但对程潜而言,这仍然是孙中山留下的宝贵财富。
程潜的想法,我党其实也是认同的,多年来我党要打倒的并不是国民党,而是国民党反动派,所以程潜的要求合情合理。我党很快就回复程潜:这四条要求,我们都愿意答应。
于是,起义的事情就这样敲定了下来。
1949年8月,程潜通电湖南,宣布起义。
起义成功之后,毛主席就派人接程潜到北平来,参加新中国的第一届政协会议。而且毛主席还特别指明,一定要拿出来最高的规格去迎接。
当时有人不满,认为程潜只是国民党那边的起义将领,为何享受这样的好待遇?
毛主席却摇头说:“程潜是我们的朋友,朋友要来,怎么能不给最高的规格?”
来到北平,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之后,程潜内心非常感慨。
早年间,他也心怀热血,和孙中山一起,想要共创一个新的国家,只可惜孙中山先生先一步离去,而他自己也算是蹉跎半生。
虽然在国民党内享有高官厚禄,但当年的理想却早已经付诸东流。
但现在,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这让程潜心中为之一振,他在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孙中山的身影。
他们当年的理想虽然饱经波折,但如今似乎终于要实现了,这是让程潜最高兴的事情。
程潜在北平的接待晚宴上对毛主席说:自己已经别无所求,只希望将来还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情。
周总理评价程潜是“革命干部”,他也对得起这句评价。
细品名人头像细品名人,,,null排球名将郑亮:离婚后瘫痪在床,恩师汪嘉伟点亮他的生命灯火
细品名人
排球名将郑亮:离婚后瘫痪在床,恩师汪嘉伟点亮他的生命灯火
将军风骨诗人心,陈毅逝世后追悼会为何如此高规格?
在老一辈的革命家中,一代儒将陈毅文武兼备,博学多才。在战场上,他擒龙伏虎,功名显赫;在文学上,他勤于笔耕,军事政治论著及诗词颇丰。郭先生曾赞誉他“天南百战身,将军是诗人”。他一生中,吟诗作词三百多首,其中有两首被微山湖两岸乃至鲁南地区的人们传为佳话。
陈毅将军是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其一生战功赫赫,领导过很多的著名战役,其中有黄桥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脱下军装,至此便成为了接替周总理的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将军18岁时就在法国留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同样又拥有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地能力,因此他一干就是14年之久,成为了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然而,在陈毅将军弥留之际,他还在呼唤着红军,可见他对自己曾经奋斗过的红军队伍的深厚情感,以及为国操劳的赤子之心,只是以后再也不能与其共同奋斗了。
就在1971年1月16日,陈毅腹痛昏倒被家人送到医院,就医后发现患有肠癌,并于一年后在北京逝世,年仅71岁,一位为国奉献、挥洒过热血的名将就这样离开了。在陈毅将军的追悼会上,王震上将是最先赶到的,他带着小孙女向着陈毅鞠了一躬,并叫她给陈毅将军磕了个头,才起身来到将军遗孀张茜跟前,对其说一定要保重并紧紧的握住了她的手,此时他的两眼早已充满了泪水。紧接着刘伯承也赶到了现场,当时他的双目已经失明,还没让人引导至床前,就站在病房中间连鞠了三个躬,在失声痛哭中的人群中,他连续朝四个方向都弯下腰鞠了一躬。当他来到病床前之后,他又对着陈毅的遗体弯下腰深深的三个鞠躬,之后他在人们的注视下淡定地转身走了出去。可刚出门口,他便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可见陈毅将军与其的感情深厚。
在陈毅将军逝世前,毛主席已经不在任何人的追悼会出席了,但对于陈毅将军他还是来了,毛主席在同陈毅将军子女的谈话中,高度评价了其一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贡献。随后,宋庆龄等很多同志也都赶到了现场,为陈毅同志的逝世表达了沉重的哀思。因此,陈毅将军的追悼会算的上是建国后鲜少有的高规格了。#历史##历史有知识#[作揖]
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井冈山五大英年早逝的名将
作者:梦想的道路
1955年的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有很多争议点。比如说粟裕的大将军衔,萧克、周士第的上将军衔,詹才芳的中将军衔,解方、段苏权、贺晋年的少将军衔等等,这些将领在网友们看来,军衔都低了。但实际上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岂会在乎军衔的高低?
萧克将军说过:比起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我个人的军衔又算得了什么呢。是啊,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来,多少仁人志士英勇牺牲,多少名将马革裹尸,才换来我们的新中国。革命先烈的事迹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今天笔者就归纳一下井冈山时期的五位革命先烈吧,以他们的资历,如果不是过早牺牲,都会是元帅的潜在候选人。
第一位:主席爱将伍中豪。伍中豪,毕业于北京大学,出身于名将如云的黄埔四期,是井冈山时期主席的头号爱将。伍中豪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早在秋收起义受挫,革命军队面临追兵时,他就提出了“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战术,使我军成功甩脱追兵到达文家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伍中豪在攻打永新、宁岗县城,第一二次反会剿中战功赫赫。到1930年红一军团成立时,已经做到了红12军军长的位置,当时年仅25岁。就在这年,伍中豪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民团袭击,壮烈牺牲。
伍中豪是我军早期最杰出的将领,他牺牲后,红12军数千将士集体失声痛哭。主席心痛如绞,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不愿见任何人。伍中豪如果不牺牲,到1955年授衔时,将百分之百会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二位:偏师借重黄公略。黄公略,湖南湘乡人,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身处书香门第,黄公略却投笔从戎,投考了湖南陆军讲武堂,与彭德怀是同班同学。毕业后,黄公略赴湘军中任职,与彭老总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
后来,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主力赴井冈山,黄公略率余部留在平江坚持斗争,从这时起,黄公略已经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将领了。上井冈山后,黄公略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战功赫赫。
在中央苏区建立后,黄公略先后担任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抢眼。尤其是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激战龙岗、血战老营盘,为反围剿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主席有诗曰: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黄公略是我军早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如果不牺牲,黄公略极有可能会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三位:刮骨疗毒张子清。张子清,湖南益阳人,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虽然是一名旧军官,却有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张子清受父亲的影响,成年后即外出探索救国救民之真理。
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张子清进入粤军中任职。秋收起义时,时任警卫团三营副营长的张子清,在主席的率领下参加。在三湾改编时,张子清与伍中豪、宛希先等人坚决支持主席的主张,使得队伍成功转入井冈山。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张子清历任第一师参谋长、红四军11师师长、红五军参谋长、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等职务,为人民军队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929年,张子清在永新县焦林寺养伤时遇敌,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张子清曾经在作战中被子弹打中脚踝骨,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子弹一直没有取出来。在手术时,需要挖开脚踝处的肌肉将子弹挖出,由于没有麻药,张子清忍住疼痛做完了手术,刮骨疗毒,壮举堪比关云长。张子清如果不牺牲,很可能会被授予元帅军衔,最起码,也会是大将。
第四位:一代骁将曾士峨。曾士峨,湖南益阳人,黄埔三期生,是我军早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曾士峨自秋收起义时即跟随主席,在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二次反会剿、粉碎陈浩阴谋、攻打永新宁岗、转战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等历次战役中,都是高层指挥官的角色,战功赫赫。
曾士峨历任红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务,骁勇善战,指挥作战风格勇猛无匹,经常亲自冲锋陷阵,是一员绝对的猛将。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曾士峨率11师奉命阻击敌人,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曾士峨亲自率队冲杀,成功完成了任务,重创对手。虽然战斗获胜,曾士峨却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曾士峨是主席很看重的一员将领,他牺牲后,主席率全体将士默哀,并多次号召全军将士向曾士峨学习。曾士峨如果不牺牲,至少会被授予大将军衔,元帅军衔,也是有机会的。
第五位:红四名将王良。王良,字傅良,是我军在井冈山、赣南闽西根据地时期的一名高级将领。王良历任红10师师长、红11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等职务,是一名军事能力卓著的名将。王良打仗从不蛮干,擅长穿插跑位打运动战,在历次反围剿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32年,王良在赣南执行任务时遭遇民团袭击,壮烈牺牲。
王良是我军早期的一名优秀将领,是红四军第三任军长(前两任分别是朱德、林帅)。如果不牺牲,王良很有机会被授予元帅军衔,起码也会是大将。
值得一提的是,王良牺牲后,接替他红四军军长职务的周昆,此人在抗战中携带三万军费,擅自离队后失踪,其下落也成为了一个谜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演义当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而在三国志当中却是刘备烧的,诸葛亮的第二把火烧在新野,但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这一把火的记载。不过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件事情,明明错了300多年,但大部分人还并不知情,你知道是哪一件吗?
我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你,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件事情其实在正史中呢,他们并没有结拜过。当初刘备和公孙瓒一起拜在卢植门下,那时的卢植可是海内名望极高的大人物,学生也不是一般人,也就是说,刘备在学生时代的交际圈水平就不低。后来张、苏两个商人给了刘备资助,专门用来结交豪杰。可以说,刘备早期的发展路线思路十分明确,就是游侠路线,这有点类似于水浒中的柴进柴大官人,散尽家财。广交天下英雄。不过与柴进不同的是,刘备是借钱来提高自己名望,为的就是在草莽豪杰的阶层拉拢人才,组建自己的班底。
所以刘关张相聚的场景肯定也不是像演义里那么戏剧化的偶然,而是类似水浒里的情景,有人跟刘备说,我有个朋友多么厉害,刘备结交,然后朋友说,朋友的朋友多么厉害,刘备结交。一传十十传百,江湖上的草莽豪杰都知道世上有个刘玄德,涿郡当时比较偏远,不像洛阳一般有很多达官贵族,人物繁茂,除了刘备这号人物,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地头蛇了,所以苏、章两个外地马贩子才要结交。在正史中,关羽是个在逃的杀人犯,张飞是一个屠户,古之行业有上九流与下九流之分,屠户无疑属于下九流,演义中他们义薄云天,但在现实当中,最多也就是讲义气的无名之辈,再加上古代十分看重家族。
他们俩若是企图通过正常渠道来升官发财,恐怕模爬滚打一辈子也顶多是个亭长,毕竟在北方偏远边境,远离帝国中枢,他们又能有什么发展呢?江湖旦闻刘使君,就像李逵、林冲听说宋江柴大官人那样,投奔是最好的选择。而刘备想通过自己提升的名望来拉拢人才的手段,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眼光毒,一眼能看出谁有真本事,谁是滥竽充数,显然。刘备具有这样的才能,在一大群所谓豪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饭局里看出关张二人当真是怀才不遇,所以才请则同席,亲如兄弟。
当然,这个阶段的刘备身边人肯定不止关张两个人,肯定是慢慢观察之后才得出的结果。若是刘备对谁都亲如兄弟,他首先要面对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并没有那么多经费。可以想象,刘、关、张此时彻夜长谈,他们都在谈什么?是关羽谈怎么卖豆腐,还是张飞谈怎么卖肉,显然都不现实。刘备的见识和理想比他们俩高了不止一个层次,是刘备给他们谈上流社会,谈天下大势,谈国家战局,谈为国为民的高尚思想。他为关羽,张飞描绘了一个他们原本无法企及的世界,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人生还有这么一种光芒万丈的活法。
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又有谁能拒绝这种诱惑呢?从此势必死心塌地一生追随,从演绎的角度来说,作者将刘关张的关系改为桃园三结义的兄弟,这不是刘备的幸运,而是关羽和张飞的幸运。你很难想象一个45岁还没被磨灭雄心壮志之人,曹操的老骥伏枥是他北征乌桓,一仗告捷后的意气风发,而刘备在40多岁时还一无所有,这才叫真正的雄心壮志。无论是求田问舍还是髀肉复生,我们都能从这些典故里看到一个。失败却仍不曾磨灭一丝斗志的人。诚然,光有热血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刘备的领导才能。
三国志中说,刘备权谋不如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曹操青梅煮酒的那一句,为使君与操耳,并不是所谓的客套话,而是曹操超人的眼光与见识。关羽和张飞都有着万人敌这种对于古代武将的最高评价,而这个称呼最初就是。曹魏,傅子中曾记载过郭嘉对于刘关张三人的评价,郭嘉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让郭嘉真正惧怕的并不是关、张二人,真正的核心直指刘备,刘备的江山也不是哭出来的,在乱世之中依旧能做到以德服人,能携民渡江,获得人心,能选贤任能。即使部队已经达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还有一群人愿意散尽家财,以死相从。这是一个优秀领导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敌人最惧怕的能力。宝剑锋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事是握剑的人。关、张二人若是没遇见刘备,想来一个不过是浪迹江湖的杀人犯,一个不过是衣食无忧的猪肉荣。刘备的出现是一个机遇,刘备的野心让他们看见一个前进的方向,而那个方向可以让他们名垂千古。
其实小说三国演义就是把刘关张三兄弟的一级金兰作为一个引子,包括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弟报仇,其实这些都是小说里头把他们的关系狭义化了。在史书中刘备和关羽、张飞二人的关系就是上下的君与臣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为了凸显刘备对关张二人的器重。兄弟同榻而眠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听过,同榻而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十分拉拢人的技能。很多年之后,或许我们会忘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但我们肯定不会忘记,在他亲手搭建的桃园之内,有三位普通人的梦想正从这里起航。
近代的中国多灾多难,遭遇外敌入侵。
不过这种环境下诞生了很多为国捐躯的好将士。他们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更是诞生了一大批英勇的抗日将士。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一位抗日将军,他在两天内消灭了两名日本将军。他还是一个有着别样色彩的人,他有40位老婆,到了晚年还敢拿枪打红卫兵,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封建王朝已不属于当时的中国。不过中国依然经受了很长时间的苦难,社会动荡百姓往往背井离乡,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公然入侵我国领土。东三省无数父老乡亲受难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日本野心不减,各式各样的残杀在华夏大地上显现,中华儿女逐渐觉醒,要让这帮侵略者付出代价。
我们的主人公范绍增正是抗日将领的杰出代表。近几年一些电视剧也能看到范绍增为原型创作的身影。范绍增是川中著名的抗日将领,在这里我们得提一下川军。8年抗战四川一共有300万热血将士出川,占到全国总数的1/5,可见川军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川是抗日模范省份,范绍增则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和一般的抗日将领不同,范绍增从小家庭条件就富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环境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性格,范绍增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有一种江湖气息,他特别喜欢结交江湖侠义之士。
早年范绍增曾跟张作霖干过参加讨伐袁世凯运动。后来范绍增加入刘湘的势力并逐渐展现自己优秀的作战能力。红军革命时期范绍增曾奉命和贺龙交手,双方互有伤亡范绍增还负了伤。抗战全面爆发前范绍增职位虽有提升,但没有实权。
全面抗战爆发后范绍增逐渐获得蒋介石的信任,被任命为第八十八军军长并赋予了其自主招募军事的权力。
在四川范绍增有相当大的名气,获得招兵买马的权力后他很快在四川地区聚集了4个团,势力非常大。范绍增的88军军长也不再是一个空架子,手里有足够好的人马和枪火。
范绍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军人,1939年率领88军出四川,在江西浙江等地和日本军队作战,多次亲临一线收复了不少被日军占领的地盘。
范绍增由于抗日有功不仅受到南京政府的嘉奖,并且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88军所到之处百姓都是热烈欢迎,还会主动捐款捐物。范绍增也会回馈百姓,他知道没有老百姓的帮助这仗绝对打不赢。
1942年是范绍增打响自己名称的年份,1942年5月28日在浙江范绍增炸死了日军第10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过了一天范绍增的部队又将日军第40师团少将炸成重伤。
之后该少将不治身亡。两天炸死两名日军高级将领其中还有一位日本师团长,这大大提升了范绍增的威望。让人意外的是范绍增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嘉奖,反而被蒋介石撤了职,获得一个有名无实的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
范绍增怎么忍受得了,一气之下他辞官回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范绍增不想再参与到战争风波中,不过在暗地里他帮助解放军将药品等物送往解放区。
可见范绍增在战场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在战场外范绍增也是一个很有色彩的人物。他一共娶了四十个姨太太也就是老婆,旧时期一个男人拥有多个老婆是可以允许的。新中国既然到来范绍增这种行为自然被禁止,于是他选择了他的十八姨太为夫人,其余人解散。
后来在特殊年代,范绍增的儿子加入了红卫兵,一天,带了几十名红卫兵到家里,说父亲要造反,自己前来抓他。范绍增一听气不打一处出来,直接举枪对着这群红卫兵吼。年纪轻轻的红卫兵哪受得了这阵势,很快就逃跑了,这件事也可以反映出范绍增是一个正直的人。
最后范绍增顺利平反,得到了国家照顾。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郑州去世,享年83岁。范绍增是一个能力非常出色的将领,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懂得民族大义为了抗日战争胜利牺牲了很多,值得后人尊敬。
“这是我们家传的宝刀,希望中方允许用钱赎回”!上世纪80年代一天,军事博物馆管理处来了一个拎着满箱美金的日本人。但听了这“彬彬有礼”的日本人的来意,工作人员直接将他“送”出了门。“不能赎回!这刀的价值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什么样的宝刀吸引人用成箱的钱来交换呢?
这把宝刀就是来自日本海军中将的一把指挥刀。
提起侵华日军,留着卫生胡,挎着军刀的蛮横形象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日本军队中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军官才可以佩戴指挥刀。
战场上广泛使用指挥刀是在欧洲,而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了和“国际接轨”,从欧洲引进了这种指挥刀,但这种指挥刀没有战斗能力,所以被日本军内特别是“武士阶层”诟病,后来,日本对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的指挥刀进行了改良。
日本人的军刀还是身份、权柄的象征,根据规定,军曹级别的军官可佩刀,佐级以上的指挥刀由天皇御赐。日本国内家族现象严重,世家出身的军人会将家传的宝刀带在身边,作为荣耀和勇气的来源。
而在军事博物馆内,这把日本海军中将的指挥刀就在两个方面做了“极致”。
首先,这是一把中将刀。
既然说指挥刀是身份的代表,那就让我们看看这把刀的主人身份。
这把刀是伍贺启次郎的佩刀。伍贺启次郎是日本海军中将,1889年出生在武士世家,并接受了系统的海军教育,是典型的既有出身又学历的高级军官。
毕业后,伍贺启次郎几乎担任过日本海军军官所能担任的各种职务——军令部、海军省、基地、舰队甚至是军工厂的长官,1939年2月至4月,他以中国方面舰队T作战部队司令官、第1基地队司令官身份参与“南昌作战”;1944年11月被任命为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在任期间,伍贺启次郎傲慢横行,欺压当地百姓。而且就算日本战败投降后,伍贺启次郎仍有自己的小九九。
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伍贺启次郎将海南警备府司令部改为“海南岛日本海军联络部”,看似负责全岛日军的投降事宜,实际上,他却利用国民兵力不足,不能马上接收海南的时间差,借口“自卫”对当海南军民进行大肆欺压。
伍贺启次郎向所属部队颁发“特字第八号令”,指示日军官兵将日侨财产及公家储存尽快拍卖,并挑拨战胜军的关系,尽最大可能造成混乱局势。各地日军在待命受降的时日里,进行疯狂破坏,炸毁铁路、桥梁,挖山洞埋藏武器弹药、烧毁油库粮库,向海中倾倒军用物资,甚至还加紧抓夫拉丁,制造了“南丁惨案”,虐杀了无辜中国渔民等。
这样一位臭名昭著又罪孽深重的日本将官,为这把刀提供了巨大的“战史价值。不仅如此,受降一方代表,更是让这把刀增添了无数传奇色彩。
当年,接受伍贺启次郎投降的,正是深入龙潭虎穴的中共四大传奇将领之一,潜伏在蒋校长身边最久的红色特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韩练成。
当年,韩练成以国军46军军长的身份接受日军受降,一方面解除日军武装,另一方面遣散来 伪军,消灭了这群豺狼的威风。而这把中将刀正是伍贺启次郎亲手交过来的。
1958年,韩练成将这把珍贵的日本刀献给军事博物馆收藏。
其次,这是一把传世精品。
这把刀全长为94厘米,刀身76厘米。刀柄右侧刻有“宽文九年八月吉日”,左侧刻有“长曾弥兴正”。刀柄由褐色的丝带将木板、鲨鱼皮捆绑而成,刀柄两头有铜镀白金的樱花图案装饰。这把海军军刀做工精细,实属精品。
但提升这把刀价值的,还是刀柄铭文,该刀是大和时代宽文九年八月锻造的,工匠是长曾弥兴正。
长曾弥兴正是日本武藏国虎徹派二代目,一代目长曾弥兴里的儿子,其被山田浅右卫门所著的《怀宝剑尺》列为最上大业物,其作品堪称日本国宝。
这把刀的战斗力也十分惊人,据韩练成之子韩兢回忆,当年自己年纪小,只觉得家里的这把刀光华闪闪十分威风,于是曾趁着家长不注意将偷偷拿了这把刀,在军事科学院山根底下比划,一发力,居然拦腰砍断了一棵直径4-5厘米的白杨树苗!
从韩兢的回忆就知道,这把刀是何等的精良锋利!
就刀本身来讲,今天日本国内的虎徹也不过几十支,书载正真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支海军刀绝对是顶级。有日本专家评估,在日本刀市而言,这把刀的价值在7位数以上~
有如此价值的宝刀,才引得日本方面频频动作,试图“赎回”宝刀,但这把刀并不是什么他们口中“流失的文物”,而是我方的战利品,如今,静静躺在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室,和侵华日军司令岗村宁次佩刀摆在一起刀同柜展出,它们是国家反侵略的热血见证,更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
其实,近几十年就有不少日本人以家传宝刀的借口想要赎回某些军刀,但都被我方拒绝了。
就比如,日本方面还曾提出以数十万美金的价格赎回一把名不见经传的军刀,但实际上,这把刀铭刻着“南京之役杀一零七人”,对方想要赎回的,根本不是什么兵器或家传,而是当年犯下的罪行!
如果您来决定,您会同意让日本人将这些军刀赎回吗?#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热血三国2名将坐标,热血三国名将坐标及属性表大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