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李沛霖道医,李沛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87年,西宁农民李永蔚,在自家祖坟一棵树下,挖出一块写满金色文字的锈铁片,一路过记者震惊地发现,这竟是明英宗御赐的免死金牌!
70岁的李永蔚是西宁西川大堡子乡三其村一位农民。3月的一天黄昏,他悄悄来到自家祖坟,找到附近最粗壮的一棵树,随后在树下挖了起来。
只见挖了大约半米深之后,一块锈迹斑斑呈半弧形的铁块出现在土里,像一块黑色瓦片。
李永蔚顿时激动万分,小心翼翼从土里把铁块拿了出来,又用随身携带的粗布将铁块上泥土擦拭干净!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却见铁块正面嵌刻满金色文字,在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金文字体庄重典雅,遒劲工整。
李永蔚像见到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轻轻抚摸着铁块,一时间竟老泪纵横。顿了顿,他擦掉眼泪,将铁块用粗布包好放入怀里返回家中。
4月的一天,《青海日报》记者幸光武来到三其村“采风”,访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当他路过李永蔚家时,便随口问这位老人有没有什么传奇故事。
哪知道,70岁的李永蔚却叫住了记者,颤颤巍巍从家里将之前挖出的铁块捧了出来。当幸光武接过铁块仔细查看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这锈铁块竟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金书铁券。铁券是明英宗朱祁镇在天顺二年(1458年)颁赐给右军都督府都督李文的!
所谓铁券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勋之臣享受优待或免罪(或免死)的特别凭证,上面记录着功臣的功绩和享受的特权。
铁券分“丹色(红色)”和“金色”两种,因此也有“丹书铁券”和“金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之分。
铁券始于西汉,由汉高祖刘邦为功臣们颁发。为便于保存和流传后代,通常采用生铁铸造,功能相当于帝王给功臣的一张“免死证”。
受赐人及其后世如果犯罪,可以用铁券做凭证给予赦减,甚至连死罪也可赦免。
为了防止伪造假冒,铁券一般会做成左右两块,左块留给功勋之臣,而右块则存放在皇宫之中,以便使用时合体查验真伪。
值得一提的是,历朝历代中以明朝颁发的铁券数量最多。朱元璋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分功臣时,将金书铁券分成七等,其中公爵和伯爵各设二等,侯爵设三等。
当时共有34名功臣获得金书铁券,铁券里写明了颁赐时间、获赐者官职爵位、功勋、免死次数和勉励之辞等五项。
虽然明朝皇帝颁发的金书铁券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保存如此完整、字迹如此清晰的金书铁券更是稀世珍宝。
那么明英宗颁发铁券的李文究竟是何人?他又有什么功绩呢?
这里有一段特别的历史。明正统14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撺掇下率军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大军围困并擒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朱祁镇被俘后,明军将领于谦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并展开了京城保卫战,大败前来攻打的瓦剌大军。兵败的瓦剌请求与明朝议和,还把明英宗朱祁镇送回了北京。
公元1457年,将领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率兵夺取京城东华门,拥簇被幽禁的明英宗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当时李文为西李土司(管辖今青海乐都、民和地区),土木之变后调到京城协防,兼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
明英宗复位时,李文因“迎驾有功”被英宗擢升为右都督,随后又在山西大同和陕西神木一带,领兵抗击瓦剌军,立下不少战功。于是英宗给他颁发了金书铁券。
明英宗在铁券里表扬李文秉性忠义,战功卓著,并特封他为“荣禄大夫”和“高阳伯”。铁券上还专门写道:“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
有趣的是,李文很快就用到了这块免死金牌。天顺三年(1459年),英宗斥责大同镇辖区分守参将盛广防守不严,作为大同镇总兵官的李文也应承担责任,但英宗对李文并末治罪。
不久,协助英宗复位的首要功臣石亨倒台,朝廷开始清算相关人员时,李文主动请求降罪,但英宗仍既往不咎,既末降官也未夺爵。
天顺四年(1460 年)正月,蒙古孛夹部大举攻扰明朝边境,由于李文按兵不动,贻误战机被治罪,李文对失机罪供认不讳,被都察院判斩监候。
由于李文持有免死一次的铁券,英宗特赦李文死罪,只作降职夺爵处分,仍让他驻守河西走廊一带。以上这些说明,铁券在赦减犯罪方面有特殊作用。
李文去世后,他的后代仍世袭土司一职,传承了整整18代,直到民国20年(1931年)废除土司制度。最后一任土司李沛霖保管着金书铁券,并传到了李文第20代后裔,也就是李永蔚处。
虽然李文蔚家中贫困潦倒,一度到了乞讨的地步,仍没有将这块传承了20代、历经548个春秋的铁券变卖或遗失。
解放后,到了特殊时期,为保护铁券不被损毁,李文蔚便将它偷偷埋在了祖坟的一棵大树下,直到几十年后再次将它挖出。
记者幸光武随后将金书铁券和这段传奇历史登报,立即引发轰动,数名文物专家专程赶到李文蔚家对铁券进行鉴定,一致认定它是稀世罕见的珍品。
最后,深明大义的李文蔚老人,决定将铁券无偿捐献给国家。随后这块集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档案利用价值的“免死金牌”成为了青海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多次在世界各地巡展。
经贸社区举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母亲节活动
(李沛霖)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孝道,营造社区和谐气氛,5月6日下午新华区杜北街道经贸社区居委会联合经贸社区日间照料站借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儿女对母亲感恩和祝福活动,活动中辖区的孩子们为感恩母爱,恭恭敬敬地将茶奉给最爱的妈妈,妈妈们脸上洋溢着灿烂而幸福的笑容。一首诗朗诵《游子吟》,充满了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手绘彩扇活动,孩子们拿起画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扇子的绘画当中,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扇子画在笔下形成,一把小小凉扇承载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恩。在母亲节,举行为亲爱的妈妈“爱的承诺”签字活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意。
最后孩子们合唱“你笑起来真好看”送给在坐的妈妈们,表达了子女对妈妈们的爱意。此次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伟大母爱。同时,也让母亲们感受到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幸福和温馨。
这是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朱祁镇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金书铁券,保存在青海省档案馆。“铁券”生铁材质,宽37.5厘米,高21.2厘米。铁劵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天顺元年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中,时任都指挥使的李文“因迎驾功升为都督佥事”,不久升为右都督,随后又佩征西前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大同,击败了来犯的瓦剌军。
第二年(公元1458年),明英宗就赐给李文铁券誓书,文中说:“特封尔为奉天决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食禄一千石。”
至于李文获授皇帝颁赐铁券的原因,一是在“夺门之变”中有功,二是带兵镇守大同。
不久,边关告紧,他奉明英宗的命令,会同太监陈瑄、定远伯石彪(石亨侄子)等在今山西大同和陕西神木、延绥一带,领兵东突西奔,共操军务。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石亨、石彪谋反,事情败露后,石氏叔侄被抓入狱。朝廷决心清除石氏余党,追究依附石氏升官和冒“迎驾夺门”的人员。在此次事件中,因李文曾与石彪共事,又是在“夺门之变”中接受铁券誓书的,自然被牵连进去,李文和太监陈瑄下狱。
后来边关连连告急,明英宗将李文官职降为都督佥事,让他带兵打仗,立了功又升为都督同知。在兵荒马乱中,李文一直驻守西部河西走廊一带,直到明英宗驾崩,宪宗即位。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即李文受领铁券誓书17年后,年届70高龄的李文回到西宁,安度晚年。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12月,李文去世,终年84岁。明孝宗为李文追封爵位“高阳伯”。
如此看来,李文还是得到了善终,不知道是不是丹书铁券的作用。
李文的祖先本是沙陀人,唐朝赐其李姓。李文祖父是元朝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伯父为东伯府土司李英。李文继承祖上武功,从小善于骑射,跟随其叔父李英北征,多有战功,被李英认作从子。
李英生前被封为会宁伯,后裔在青海乐都、民和地区繁衍生息,世袭土司,青海方史界称之为“东李土司”。而李文被封为高阳伯后,因其后裔多在今西宁地区,世袭土司,被称为“西李土司”。
李文的后代世袭土司18代,直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土司制度废除。最后一任西伯府李土司为李沛霖,李文的铁券就一直由其后代所保存。
其实,铁券的传承也很不容易。民国时期,作为李文第20代后裔的李永蔚家贫困到了讨饭的境地,所以解放后在土改中,他家成分被定为雇农,李永蔚还当上了农会干部。
在特殊时期,李永蔚将铁券埋在一棵树下。八十年代初,70花甲的李永蔚老人决定将李文铁券捐献给国家。
1986年5月14日,青海藏学专家谢佐和民俗学专家谢承华赶到李永蔚家,对李文铁券进行了认真鉴定,认为铁券确系罕见的珍品。同年7月9日,省档案馆正式征集李文铁券进馆。
1990年11月5日,青海省档案馆举办首届馆藏珍品档案展览,第一次公开露面的李文铁券当之无愧地成为展览上的焦点。参观者竞相争睹“免死金牌”的真面目,一时间在青海当地引起了轰动。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李土司及其家族的传承故事更为铁券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1996年9月,时值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期间举办的“中国档案事业成就展”上,明代李文铁券一经亮相便博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在国家邮电部为大会特别发行的《中国古代档案珍藏》 纪念邮票中,铁券作为四大珍藏之一被印上了邮票的票面。2004年,李文铁券又列席为“中国档案精品展”的重要展品之一,在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巡展。
本文李沛霖道医,李沛霖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