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手写照片,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6、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
7、字子寿,一名博物。
8、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9、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10、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11、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1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13、太清,天空。
14、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15、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16、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17、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18、⑤济:渡河。
19、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20、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21、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22、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23、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24、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25、坐观:坐视,旁观。
26、徒:白白地。
27、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28、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29、”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30、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31、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32、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33、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34、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35、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36、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37、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38、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39、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40、“涵”,有包含的意思。
41、“虚”,指高空。
42、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43、“太清”指天空。
44、“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45、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46、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47、“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
48、“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49、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5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1、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
52、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53、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54、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55、“济”,渡的意思。
56、“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57、“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
58、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59、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0、”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61、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62、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63、这是一首干谒诗。
64、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65、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66、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67、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68、三、四句实写湖。
69、“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70、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71、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72、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73、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74、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75、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76、“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77、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78、“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79、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80、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81、“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82、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83、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84、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
85、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86、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8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
88、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
89、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
90、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91、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92、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93、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94、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
9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96、”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
97、太清,就是天空。
98、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
9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0、”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101、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102、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103、这是写景的妙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