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

热点聚焦
导读 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作者...

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者:刘向【秦召燕王】原文:秦召燕王,燕王欲往。

2、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

3、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

4、“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

5、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6、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

7、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8、“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太行。

9、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

10、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

11、’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12、“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

13、我下枳,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銛戈在后。

14、决荣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15、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16、’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17、“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

18、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

19、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20、’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21、“秦欲攻齐,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

22、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23、“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隘,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

24、’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鄳隘为楚罪。

25、“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

26、赵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27、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

28、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

29、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

30、适燕者曰:‘以胶东。

31、’适赵者曰:‘以济西。

32、’适魏者曰:‘以叶、蔡。

33、’适楚者曰:‘以塞鄳隘。

34、’适齐者曰:‘以宋。

35、’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36、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陆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

37、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

38、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

39、秦祸如此其大,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

40、”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

41、燕反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42、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43、译文:秦国邀请燕王,燕王准备去。

44、苏代劝阻燕王说:“楚国得到枳地却丢失了国都,齐国灭亡了宋国,而国君逃亡。

45、齐、楚两国不能因为得到枳地和灭掉宋国而能讨好秦国,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有战功的国家,秦国最仇恨。

46、秦国夺取天下不是靠实行仁义,而是靠实行暴虐。

47、“秦国在天下施行暴虐,公开直言不讳地对楚国说:‘蜀地的军队在泯江乘轻舟,入长江,趁夏季水涨时,顺江而下,五日可到楚国郢都。

48、汉中的军队在巴水乘船,入汉江,趁夏季水涨时,顺江而下,四日可到五渚。

49、我在宛地集结军队,东去随地,智者来不及谋画,勇者来不及发怒,我就象射鹰一样,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了。

50、然而您却要等待诸侯去攻打函谷关,这岂不是太久远了吗?’楚王因为这个缘故,十七年一直服侍秦国。

51、“秦国公开直言不讳地对韩国说:“我从少曲出兵,一天就可以切断太行要道;我从宜阳出兵,进逼平阳,两天之后,韩国全民尽都参加徭役;我经过东周、西周,进逼韩都,五天可以攻下韩都。

52、’韩国确认无疑,因此就降服秦国。

53、“秦国公开直言不讳地对魏国说:‘我攻下安邑,堵住女戟要道,韩国的太原交通就断绝。

54、顺着枳道、南阳、封冀而下,包围两周,趁夏季水涨之时,坐上轻舟,强弩在前,锐戈在后,决开荥阳口,魏国就要丧失魏都大梁;决开白马之口,魏国就要丧失济阳;决开宿胥之口,魏国就要丧失虚、顿丘。

55、从陆路进攻可以攻打河内,从水路进攻可以消灭大梁。

56、’魏国确认无疑,因此就降服秦国。

57、“秦国打算攻打安邑,担心齐国来救援,于是就把宋国给了齐国,秦王对齐王说:“宋王暴虐无道,雕刻了一个木头人,刻成我的样子,再射木人的脸。

58、我国离宋国太远,调兵不便,不能去攻打它。

59、大王如果能打败宋国,占领它,这和我占领宋国一样。

60、’秦国已经得了安邑,堵住女裁的要道,于是把‘灭宋’的罪责推到齐国的头上。

61、“秦国打算攻打韩国,担心诸侯救韩,于是就拿齐国来引诱诸侯,并对诸侯说:‘齐王四次和我订约,四次欺骗我,三次率领诸侯坚决攻打我。

62、所以,有齐国就没有秦国,有秦国就没有齐国,我一定讨伐它,一定要消灭它。

63、’秦国已经得到宜阳、少曲,并告诉在秦国的韩国人质蔺君,于是把‘灭韩’的罪责推到诸侯头上。

64、“秦国打算攻打魏国,担心楚国救魏,就把南阳给了楚国,对楚王说:‘我本来要与韩国绝交。

65、因此,攻下韩国的均陵,封锁韩国要塞黾隘,只要有利于楚国,就如同有利于我一样。

66、’魏国抛弃了盟国而与秦国联合,于是把‘封锁黾隘’的罪责推到原来的盟友楚国头上。

67、“秦军在林中被困,担心燕国和赵国,就把胶东给了燕国。

68、把济西给了赵国。

69、这之后,秦国与魏国和解,并以公子延做人质送去魏国,要魏将犀首集结军队进攻赵国。

70、在离石受到挫伤,在马陵遭到失败后,它又担心魏国,就把叶和蔡给了魏国,这之后,秦国与赵国和解,于是挟持魏国,不给它割地。

71、秦军受困,就让太后和穰侯去讲和,秦军获胜,就以盛气去欺凌舅与母。

72、责备燕国就说:‘因为胶东’;责备赵国就说:‘因为济西’;责备魏国就说:‘因为叶、蔡’;责备楚国就说:‘因为封锁了黾隘;责备齐国就说:‘因为宋国’。

73、秦国如此圆滑、诈伪,这样循环推论下去是没完没了的,秦王善用兵,甚为工巧,母亲管不了,舅舅制不住。

74、在龙潭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中,秦国杀死赵、魏、韩三国的人有数百万,现在还活着的都是和秦国作战牺牲者的遗孤。

75、西河之外、上洛之地和三川都遭受秦祸,秦国差不多占领了赵、魏、韩三国的一半。

76、秦国的兵祸如此之大,而燕、赵两国的亲秦派,都争先恐后地去讨好秦国,并游说他们各自的国君,这是我最担忧的事。

77、”燕昭王不去秦国了,苏代又重新在燕国得到重用,燕国仍然与诸侯结成合纵联盟,就如同苏秦活着时那样。

78、诸侯中,有的同意合纵,有的不同意合纵,但他们从此都重视苏氏兄弟的合纵盟约。

79、苏代和苏厉都享其天年,声誉在诸侯中颇为显赫。

80、【苏代为奉阳君说燕】原文: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奉阳君不听。

81、乃入齐恶赵,令齐绝于赵。

82、齐已绝于赵,因之燕,谓昭王曰:“韩为谓臣曰:‘人告奉阳曰:使齐不信赵者,苏子也;今齐王召蜀子使不伐宋,苏子也;与齐王谋道取秦以谋赵者,苏子也;令齐宋赵之质子以甲者,又苏子也。

83、请告子以请齐,果以守赵之质子以甲,吾必守子以甲。

84、’其言恶矣。

85、虽然,王勿患也。

86、臣故知入齐之有赵累也。

87、出为之以成所欲,臣死而齐大恶于赵,臣犹生也。

88、令齐、赵绝,可大纷已。

89、持臣非张孟谈也,使臣也如张孟谈也,齐、赵必有为智伯者矣。

90、“奉阳君告朱讙与赵足曰:‘齐王使公王曰命说曰,必不反韩珉,今召之矣。

91、必不任苏子以事,今封而相之。

92、令不合燕,今以燕为上交。

93、吾所恃者顺也,今其言变有甚于其父,顺始与苏子为仇。

94、见之知无厉,今贤之两之,已矣,吾无齐矣!’“奉阳君之怒甚矣。

95、如齐王王之不信赵,而小人奉阳君也,因是而倍之。

96、不以今时大纷之,解而复合,则后不可奈何也。

97、故齐、赵之合苟可循也,死不足以为臣患;逃不足以为臣耻;为诸侯,不足以臣荣;被发自漆为厉,不足以为臣辱。

98、然而臣有患也。

99、臣死而齐、赵不循,恶交分于臣也,而后相效,是臣之患也。

100、若臣死而必相攻也,臣必勉之而求死焉。

101、尧、舜之贤而死,禹、汤之知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乌获之力而死,生之物固有不死者乎?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臣以为不若逃而去之。

102、臣以韩、魏循自齐,而为之取秦。

103、深结赵以劲之。

104、如是则近于相攻。

105、臣虽为之累燕,奉阳君告朱讙曰:‘苏子怒于燕王之不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无燕矣。

106、’其疑至于此,故臣虽为之不累燕,又不欲王。

107、伊尹再逃汤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汤,果与鸣条之战,而以汤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吴,果与伯举之战,而报其父之雠。

108、今臣逃而纷齐、赵,始可著于春秋。

109、且举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虎之难,孔子逃于卫;张仪逃于楚;白珪 逃于秦;望诸相中山也使赵,赵劫之求地,望诸攻关而出逃;外孙之难,薛公释戴逃出于关,三晋称以为士。

110、故举大事,逃不足以为辱矣。

111、”卒绝齐于赵,赵合于燕以攻齐,败之。

112、译文:苏秦为燕国游说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去联合进攻齐国,奉阳君不同意。

113、于是苏秦到齐国去诬蔑赵国,让齐国与赵国绝交。

114、齐国与赵国已经绝交,他就回到燕国去,对燕昭王说:“韩徐为对我说:‘有人告诉奉阳君说:“让齐国不信任赵国的,是苏秦;让齐王召回触子叫他不要进攻宋国的,是苏秦;和齐王共谋说要争取秦国、图谋赵国的,是苏秦,让齐国用武装监视赵国人质的,还是苏秦。

115、”请让我告诉您实情,齐国真的要以武装监视赵国的人质,我韩徐为一定用武装监视您。

116、’这话可真不吉利。

117、即使这样,大王不必为我担忧。

118、虽然有赵国的破坏,我自己有危险,可是我仍然去齐国,为的是实现大王想要达到的目的,我死了,如果齐国和赵国关系恶化。

119、我就等于还活着一样。

120、现在赵国和齐国断交,将会大乱。

121、但我不是赵国从前足智多谋的贤相张孟谈,如果我也象张孟谈,齐、赵两国中必定会有一个要象智伯那样灭亡的。

122、“奉阳君告诉朱和赵足说:‘齐王派公玉丹命令我,说:“您一定不要召回韩珉。

123、”可现在召回了韩珉;说“一定不要任用苏秦”;可是现在任用他为相国;“说一定不要和燕国联合”,可现在与燕国结为极好的盟邦。

124、我所依靠的是齐公子顺子,可他现在说话又变了,比他父亲还善变;顺子当初与苏秦力敌,谁见到他们就知道他们总是不和,可现在他尊敬苏秦,并给他以乘车的待遇。

125、完了,我要失去齐国了。

126、”“奉阳君很生气,是因为齐王威勇而不信任赵国,又小看奉阳君,他因此背叛齐国。

127、齐、赵两国现在正纷乱不和,应当在这时伐齐;齐、赵两国如果解给而复合,那末,伐齐的良机失掉,后悔就来不及了。

128、所以齐国和赵国如果恢复联合,即使身死,我也不会以此为祸患;即使逃亡,我也不会以此为羞愧;成为诸侯,我也不会以此为光荣;即使披散头发装疯卖傻,用漆涂身生癞变形,我也不会以此为耻辱。

129、然而,我有所担忧:当我死后,如果齐、赵两国修好,那末,使齐、赵绝交的罪过就会一齐落在我头上;燕国也会仿效齐、赵,加罪于我,而与齐、赵恢复邦交。

130、;这才是我担忧的啊。

131、如果我死后,齐、赵两国互相攻打,我心甘情愿去求死。

132、尧、舜是天下的贤君,终究要死;禹,汤是天下的明君,终究要死。

133、孟贲是天下的勇士,终究要死;乌获是天下的力士,也终究要死。

134、一切生物难道有不死的吗?死是必然的事。

135、我用死来完成有利于燕国的计谋,大王还有什么疑虑的吗?“我认为,不如假装获罪逃离燕国。

136、我率韩、魏两国来顺从齐国并助其成功,联合秦国结交赵国来加强韩、魏。

137、这样,就差不多形成了赵、魏、韩三国与齐国互相攻击的形势。

138、我虽然这样安排了,又担心牵累燕国。

139、奉阳君对朱说:‘苏秦因为燕王用我而生气,若不任苏秦力相,又不任苏秦为卿,则差不多要失去燕国了。

140、’奉阳君如此疑心,所以我这样安排,不牵累燕国,又不玷辱大王。

141、伊尹多次逃离成汤,投奔夏桀,又多次逃离夏桀,投奔成汤,最后与夏桀战于呜条之野,拥立成汤为天子;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最后帮助吴王阖庐与楚昭王战于柏举,攻入楚都,为其父报仇。

142、现在我逃离燕国,打乱齐、赵邦交,将可载入史册。

143、进行伟大事业的人,哪一个没有逃跑过?齐桓公遭难之时,管仲逃到鲁国;阳虎遭难之时,孔子逃到卫国;张仪逃到楚国;白珪 逃到秦国;望诸君任中山相时,出使赵国,赵国挟持他,要求割地,望诸君突破关卡逃出;外孙之难时,薛公抛下车子,逃出关卡,赵、魏、韩三国称他为辨是非、通古今的人。

144、所以,凡是开创大事业的人,逃亡不能被认为是耻辱。

145、”苏秦终于使齐国赵国绝并,赵国和燕国联合进攻齐国,大败齐国【苏代为燕说齐】原文: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46、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

147、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148、’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49、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150、”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151、”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152、译文:苏代为燕国去说服齐王,在未见到齐王前,先对淳于髡说:“有个卖千里马的人,接连三个早晨站在市场上,但没有人识出这是千里马。

153、他去拜访伯乐说:‘我有一匹千里马,想卖掉它,接连三个早晨站在市场,没人问津。

154、希望您绕着我的马细看一看,离开以后再回头来看看我的马,我给你一天的收入。

155、’伯乐就绕着他的马仔细看了一番,离开以后又回头看看马,于是一个早上马价涨了十倍。

156、现在我想以千里马自荐,去拜见齐王,可没有人为我介绍。

157、先生愿意充当我的伯乐吗?我愿献上白璧一双,黄金二百两,以作为马的草料费。

158、”淳于髡说:“敬从尊使。

159、”淳于髡于是进宫告诉了齐王,齐王接见苏代,很喜欢苏代。

160、【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原文: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曰:“臣闻离齐、赵,齐、赵已孤矣,王何不出兵以攻齐?臣请王弱之。

161、”燕乃伐齐攻晋。

162、令人谓闵王曰:“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

163、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

164、王何不令苏子将而应燕乎?夫以苏子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

165、燕破则赵不敢不听,是王破燕而服赵也。

166、”闵王曰:“善。

167、”乃谓苏子曰:“燕兵在晋,今寡人发兵应之,愿子为寡人为之将。

168、”对曰:“臣之于兵,何足以当之,王其改举。

169、王使臣也,是败王之兵,而以臣遗燕也。

170、战不胜,不可振也。

171、”王曰:“行,寡人知子矣。

172、”苏子遂将,而与燕人战于晋下,齐军败,燕得甲首二万人。

173、苏子收其余兵,以守阳城,而报于闵王曰:“王过举,令臣应燕。

174、今军败亡二万人,臣有斧质之罪,请自归于吏以戮!”闵王曰:“此寡人之过也,子无以为罪。

175、”明日又使燕攻阳城及狸。

176、又使人谓闵王曰:“日者齐不胜于晋下,此非兵之过,齐不幸而燕有天幸也。

177、今燕又攻阳城及狸,是以天幸自为功也。

178、王复使苏子应之,苏子先败王之兵,其后必务以胜报王矣。

179、”王曰:“善。

180、”乃复使苏子,苏子固辞,王不听。

181、遂将以与燕战于阳城。

182、燕人大胜,得首三万。

183、齐君臣不亲,百姓离心。

184、燕因使乐毅大起兵伐齐,破之。

185、译文:苏秦从齐国派人对燕昭王说:“我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后,齐国已经孤立了,大王为何不出兵攻打齐国呢?我愿意为大王打败齐国。

186、”燕军于是进攻齐国,驻扎在齐国的晋地。

187、苏秦派人对齐王说:“燕国进攻齐国,是想收复从前燕王哙失去的国土。

188、燕军驻扎在晋地不前进,那是因为燕军兵力弱,主意不定。

189、大王为何不派苏秦率领齐军去迎击燕军呢?凭苏秦的贤能,率领齐军去迎击弱燕。

190、一定能打败燕国。

191、打败了燕国,赵国便不敢不听从,这样,大王既打败了燕国,又征服了赵国。

192、”齐闵王说:“好。

193、”于是齐闵王就对苏秦说:“燕军驻扎在晋地,现在我出兵迎击燕军,希望您为我担任这支部队的将领。

194、苏秦回答说:“我对于带兵不熟悉,怎么能担当如此的重任。

195、大王还是重新选人吧,大王如果派我去,那会要毁掉大王的军队,而让我把齐国葬送给燕国啊。

196、如果不能战胜燕国,齐国可就没救了。

197、”齐闵王说:“去干吧,我了解您。

198、”苏秦于是率领齐军,与燕军在晋地开战,齐军大败。

199、燕军杀死齐军二万人。

200、苏秦集合残兵退守阳城,并报告闵王说:“大王选错了人,错要我去迎击燕军。

201、现在吃了败仗,损失二万人,我有死罪,我愿意接受法官判处的死刑。

202、”齐闵王说:“这是我的错误,您不要认为犯了罪。

203、第二天,苏秦又让燕国去攻打阳城和狸地。

204、又派人对齐闵王说:“前些日子,齐军在晋地没有打胜,这不是用兵的错误,是齐国不走运而燕国有上天保佑。

205、现在燕国又攻打阳城和狸地,这是天助我们建立大功啊。

206、大王再派苏秦去迎击燕军,苏秦先前让大王的军队吃了败仗,以后一定会想尽办法取胜来报效大王。

207、”齐闵王说:“好。

208、”于是又派遣苏秦,苏秦坚决推辞,齐闵王不同意。

209、苏秦于是率领齐军在阳城和燕军开战。

210、燕军大胜,杀掉齐军三万人。

211、因此,齐国君、臣不和,百姓离心离德。

212、燕国于是派乐毅兴兵大举进攻齐国,大败齐军。

213、【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原文: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齐有不善,将归罪于臣;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齐,将与齐兼鄮臣。

214、臣之所重处卯也。

215、’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刬(爻刂)者也。

216、上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于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

217、’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于成事而已。

218、’臣受令以任齐,及五年。

219、齐数出兵,未尝谋燕。

220、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王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

221、齐之信燕也,至于虚北地行其兵。

222、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犬马(马戋)而不信燕。

223、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

224、’王苟欲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

225、王欲醳臣剸任所善,则臣请归醳事。

226、臣苟得见,则盈愿。

227、”译文:苏秦从齐国给燕王写信说:“我这次到齐国来,本来就料到会有人进献谗言,所以,我临行前给大王上书,说:“我在齐国如果地位显贵,燕国大夫将不信任我;如果被轻视,他们将看不起我;如果我被任用,燕国大臣就会怨恨我;齐国如果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就会归罪于我;诸侯如果不进攻齐国,就会说我善于为齐国出谋划策;诸侯如果进攻齐国,就会与齐国一道出卖我。

228、我的处境危如累卵。

229、’大王对我说:‘我一定不听那些闲言碎语和谗言,我信任你,毫不去摇。

230、你在齐国,从好的方面说,可以得到齐国的重用;退一步说,也可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往最坏处想,如果你尚且活着,还可以做你要做的事。

231、因此,你就放心好了。

232、你就对齐国说:“我是从燕国来到齐国的”好了。

233、只要把我们希望要做的事做成就行了。

234、”“我接受大王之命,在齐国任职,已有五年了,齐国好几次出兵,从来没有图谋过燕国。

235、齐国赵国有时联合,有时分离;燕国不是与齐国联合图谋赵国,就是与赵国联合图谋齐国。

236、齐国很信任燕国,甚至在靠近燕国的齐国北部边境也不驻扎军队,而把军队用在其他方面。

237、现在大王相信田伐和参去疾的话,将进攻齐国,这使齐国大为警惕,不再信任燕国了。

238、“如今,大王又派盛庆传达您的话说:‘我要任用我认为可以任用的人。

239、’大王如果有合意的人,想用他,那末,就请大王使用他吧。

240、大王想要解我的职,专任大王合意的人,那末,我请求回燕国御任。

241、如果我能见大王一面,就心满意足了。

242、”【陈翠合齐燕】原文: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

243、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

244、”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

245、”陈翠曰:“无害也。

246、”遂入见太后曰:“何臞者也?”太后曰:“赖得先王雁鹜之余食,不宜臞。

247、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

248、” 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

249、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250、”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③百里,以为人之终也。

251、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效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

252、’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而封之也。

253、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

254、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

255、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

256、”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

257、”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258、译文:陈翠为了联合齐国和燕国,准备要燕王的弟弟去齐国做人质,燕王答应了,燕太后听说后大怒。

259、说:“陈翠如果不能治理燕国,也就算了,哪有分离人家母子的道理呢?我一定要杀了他才甘心。

260、”陈翠想去拜见太后。

261、燕王说:“太后正在生你的气,你还是等太后消了气之后再去吧。

262、”陈翠说:“不要紧。

263、”于是他进宫去拜见太后,说:“太后怎么瘦了?”太后说:我还可以吃到先王的鸭、鹅吃剩下的食料,不会瘦。

264、如果说瘦,那是因为担忧公子要到齐国去做人质。

265、”陈翠说:“太后爱子女不如平民爱得深。

266、不仅不爱子女,而且特别不爱儿子。

267、”太后说:“为什么?”陈翠回答说:“太后把女儿嫁给诸侯,送给她一千斤金,一百里地,认为这算却了做父母一桩心事。

268、如今燕王想要封公子,大臣们都坚守职分,进献忠言说:‘公子没有功劳,不应当受封。

269、’现在大王让公子去做人质,为的是让公子为国立功后再封赐他。

270、可是,太后不同意,所以,我认为太后特别不爱儿子。

271、再说太后和大王如今还健在,所以公子很尊贵;一旦太后和大王辞世,太子即位,公子将比布衣平民还低贱。

272、因此,如果不趁太后和大王在世时让公子立功,封赐公子,那末,公子将终生不会有受封的机会了。

273、”太后说:“我不了解您老人家这样的打算啊!”于是,让公子准备车马,制作服装,准备出外远行所用的一切。

274、【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原文: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而有齐人仕于燕者,昭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且与天下伐齐,旦暮出令矣,子必争之。

275、争之而不听,子因去而之齐。

276、寡人有时复合和也,且以因子而事齐。

277、”当此之时也,燕、齐不两立,然而常独欲有复收之之志若此也。

278、译文:燕昭王准备与诸侯联合攻打齐国,有一个齐国人在燕国做官,昭王召见他,对他说:“我准备联合诸侯攻打齐国,很快就要下令出兵了。

279、你一定会规劝我,规劝我而我又不同意,你就会离开燕国回到齐国。

280、如果燕、齐两国有恢复和好之时,我将借助你在齐国活动。

281、”在这个时候,燕国和齐国势不两立,可燕昭王竟然还有两国重又和好的这种想法。

282、【燕饥】原文:燕饥,赵将伐之。

283、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

284、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

285、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

286、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

287、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

288、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

289、愿王之熟计之也。

290、’”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

291、燕昭王闻之,乃封之以地。

292、译文:燕国遭到荒年,赵国准备乘机攻打燕国,楚国派一名将军到燕国去,经过魏国,去会见赵恢,赵恢说:“消除灾祸,使它不到来,这比发生了灾祸再来救灾要容易。

293、伍子胥规劝吴王,宫之奇规劝虞君,吴王和虞君都不听,这是“救灾”,而不能“除祸。

294、”烛之武说服秦国不攻打郑国,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国的君王不去攻打赵国,因而受赏。

295、这是做到了“除祸”。

296、所以,出谋划策的人应该想办法去‘除祸’,先要消除灾祸使它不到来,也就是使攻打人的人不去攻打别人。

297、现在,与其以百金送您,还不如以好言送您。

298、您如果听我的话,就去规劝赵王,说:‘从前吴国进攻齐国,是因为齐国遭饥荒,进攻齐国未必能取胜,可弱越趁吴国疲惫之时,打败了吴国而称霸。

299、现在,大王进攻燕国,也是因为燕国遭饥荒,进攻燕国未必能取胜,而强秦将乘赵国进攻燕国的机会,出兵进攻赵国西部边境,这是让弱赵处在以往强吴的地位,而使强秦处在以往弱越的地位,秦国将象弱越打败了强吴那样灭掉赵国,称霸于诸侯。

300、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

301、’”楚国使者就用赵恢这一番话去规劝赵王,赵王很高兴,于是停止进攻燕国,燕昭王知道后,就把土封给了这位楚国将军。

302、【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原文: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303、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304、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

305、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306、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307、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308、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

309、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310、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

31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312、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

313、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314、“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

315、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316、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317、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318、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319、“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320、’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321、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322、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

323、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324、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325、’先王曰:‘善。

326、’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327、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

328、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

329、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

330、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331、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332、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

333、蓟丘之植,植于汶皇。

334、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335、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336、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337、“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338、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于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339、“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340、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

341、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342、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

343、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344、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

345、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346、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347、“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348、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349、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350、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351、”译文: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攻下七十余城,把它们都划入直属燕国的郡县。

352、还剩三城未被攻下,这时燕昭王死去了。

353、燕惠王即位,因为中了齐国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便派燕将骑劫接替他率领军队。

354、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

355、齐国大将由单用计诈骗了骑劫,终于打败了燕军,重新收复七十余城,归属齐国。

356、燕惠王后悔,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疲惫之机进攻燕国。

357、燕惠王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对乐毅表示歉意,说:“先王把国家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诸侯无不为之震惊,我怎能一刻忘记将军的大功劳呢?当时正赶上先王去世,寡人刚刚即位,身边的大臣蒙骗了寡人,寡人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期在野外作战,所以请将军暂时休整,共商国事。

358、将军误听流言,因此与寡人产生隔阂,抛弃燕国,投奔到赵国去了。

359、将军为个人打算是可以的,然而又怎么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望诸君乐毅于是派人送上书信,回答燕惠王说:“我无才,不能遵守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左右的心意,唯恐遭杀身之罪,损害了先王知人善任之明,又伤害大王无罪而杀乐毅的君臣之义,所以逃奔到赵国,甘愿承担不贤的罪名,所以不敢有什么辩解。

360、现在大王派使者来历数我的罪过,我担心大王不明白先王任用和信任我的理由,而且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尽心侍奉先王的心意,所以才敢用书信回答。

361、“我听说圣明的国君,不把爵禄私自赏给自己亲信的人,功劳多的才授给他爵禄;不把官职私自委任给自己喜爱的人,能力够的才担任职务。

362、所以,经考察能力才授予官职的,就是能成就功业的国君;根据德行结交朋友的,就是能建立名声的贤士。

363、我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观察,先王的措施,有超出一般君王的理想,所以我才凭魏王使臣的身份跻身于燕国。

364、先王破格录用我,从众宾客中提拔我,而且安排我高居于群臣之上,不和宗室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

365、我自认为遵行命令,接受教导,可以侥幸免除罪过,所以才接受命令,不敢推辞。

366、“先王命令我说:‘我们和齐国有几代的深仇大恨,我不估量自己力量微弱,而想把攻打齐国作为自己的任务。

367、’我回答说:‘齐国是一个具有霸主传统的国家,又是一个有屡战屡胜经验的国家,熟悉兵器的使用,擅长攻战的技术。

368、大王如果想攻打齐国,就必须发动诸侯的力量去对付它,要发动诸侯的力量去对付它,就没有比联合赵国更为便捷的。

369、而且楚国想得到齐国的淮北旧地,魏国想得到现属齐国的原来宋国旧地。

370、赵国如果同意和他们结盟,楚国和魏国会尽力协作,燕、赵、楚、魏四国联合攻打齐国,就可以大败齐国。

371、’先王说:‘好。

372、’于是我接受了先王亲口下的命令,准备好外交使节用的符节,向南出使赵国。

373、等我复命之后,就派兵随。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