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晨钟暮鼓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
2、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3、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
4、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5、因为“晨钟暮鼓”这个词条,谐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
6、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
7、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
8、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
9、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
10、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11、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
12、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13、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
14、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15、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16、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
17、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
18、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19、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
20、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
21、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22、滴漏是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
23、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
24、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
25、早在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