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两肋插刀中的两肋是指什么,两肋插刀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由“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演变而来。
2、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
3、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4、 所谓“响马”,指旧时抢劫旅客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
5、但在民间,这些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群体却被民间视为草莽英雄。
6、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
7、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响马”朋友。
8、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
9、后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共举义旗。
10、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
11、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
12、说书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流程中,添枝加叶并借题生发,皆属群众的“艺术再创作”。
13、“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最后演化成“为朋友两肋插刀”。
14、扩展资料:“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
15、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16、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17、人物介绍: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18、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
19、秦琼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
20、军士们对此感到奇怪。
21、就问来护儿说:“士兵死亡和家中有丧事的很多,将军为何只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来护儿回答道:“此人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必能自己取得富贵,怎能当做卑微之人对待呢?”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一说下邳),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
22、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
23、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亦将耗尽,形势十分不利。
24、张须陀对将士们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
25、只是这个行动实在凶险,不知诸位有谁能去?”众将无人应声,唯有秦琼和罗士信奋而请战。
26、张须陀于是让他们各自领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丛中,自己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
27、之后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前往追击,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发动偷袭。
28、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各自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了门外的伏兵。
29、一举纵火烧毁了卢明月军三十多处营寨。
30、趁卢明月匆忙回援之时,张须陀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
31、卢明月仅率百余名骑兵逃走,其余部下皆被俘虏。
32、此战之后,秦琼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
33、后来秦琼又随张须陀前往海曲征讨孙宣雅,立下先登之功,以前后军功被授职授建节尉。
34、武德九年(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事变,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后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35、后来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病时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36、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
37、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
38、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
3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肋插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