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复旦vs五院四系考研分数线,复旦第五校区选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大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不是重点
1.人大在世界大学排名在600名左右,已经偏的看不到影了,放弃不放弃没啥好纠结的。你拥有的东西割舍了那才是情怀,南大是第一个放弃的,并且南大排名一百出头,说到最不好割舍的还当说复旦、浙大、上海交大,这些都是前五十的排名,有人说清华北大应该带头,我认为不,虽然这些国际排名机构大多嘴脸不正,但是毕竟主流,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还是需要清北去捍卫的
2.为啥拥有九个A+、五院四系、清北人师等等称号,国际排名排不上呢?实力绝对有,问题在评价标准,常用排名方法叫拟合,先锚定最优秀的几所大学,比相似度,人大这种一流专精人文社科的学校甚至都比不上双非、四非的院校。
#华东政法大学通报教师发表错误言论#
思想无罪,但要符合伦理道德法律的常识。内卷存在,但要追寻积极进步的人生意义。
华东政法大学包毅楠的惊天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骂声一片的背后,人们不禁质疑:当今的青年高校老师,究竟是怎么了?
1、包毅楠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首先在于其特殊的身份:一是老师;二是法学老师。
1)从教育上讲,人们尊称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更在于修养、人格的提升,进而赋予每个人自我提高、完善的能力,追求积极、进步的生命意义。
所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 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然而,我们到底需要一棵什么树、一朵什么云,一个什么灵魂,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
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可是,能公然说出“一夫多妻”、“终生补贴”的包毅楠,是不是认为张载的话完全是“假大虚空”的梦想?包老师教书育人的目的何在?
2)一夫一妻,是现代社会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基础,源于人人平等的平权观念。
无论是实务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作为法律从业人员,相较于一般社会公众,更应当明白基本的法理。我们注意到包毅楠是名副其实的“海归”,研究领域是外交法和海洋法,想必也是该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听说包老师今年有两个愿望:一是“写出两篇好论文”;二是把到00后的妹子。对于前者,希望他在学术的道路上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后者,虽然法律并不禁止老师找年轻女性当朋友,但既然都能说出“一夫多妻”的话来,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可能不太关注基本法律的包老师,你的思想不但是主流价值观、社会道德无法容忍,法律上也是设定不可僭越的红线的:《刑法》第236条规定,与“幼女”发生关系,涉嫌强奸罪,幼女是未满14周岁的女性;而“一夫多妻”直接违反《刑法》第258条重婚罪的规定。
即使不违法,也总违反公序良俗吧?这在民法领域,一样会遭到法律否定评价。
3)给高校老师发终生补贴是“科教兴国”大战略的一部分?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国家重视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国富民强”,可不是要把高校老师打造成特权阶层。
换个角度看,广大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和幼教以及职业教育老师,难道就不是搞教育,没有科技含量了么?
是不是应该看到,你能在核心刊上发表漂亮的学术文章,固然得益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但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不开成长过程中无数良师益友的无形帮助呢?
常怀感恩之心,或许就不会做出出格的事,说出可笑的话来。
4)当然,思想无罪。
在同性恋不被法律认可的年代,说出“禁止男性结婚就不是文明”的法国哲学家福柯最终也仅是死于精神病院,而非法律惩罚。
法律保护言论自由,但最好不要脱离常识。华东政法可是法学教育界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包老师这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自己不但出了名,华政的颜面何在?
2、前有复旦数学院姜文华行凶杀人,而今又有华政包毅楠语出惊人,这些事件似乎只是偶发,但我们是否应该注意到青年才俊的困境?
像复旦、华政这样的顶流名校,别说是去当老师,就是能有幸考进的求学者,人们都会把他们当成是天之骄子,觉得他们的才赋高、前程远大,而从未想过身在圈子里的青年才俊们居然还会有这样“不端”的想法,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情。
其实,除去头顶名校和海外求学经历的光环,就现实环境而言,可能青年教师面临的生存压力丝毫不比其他有竞争性行业的压力小。
教学任务、科研项目、行政琐事,都是个人晋级的门槛。国家投入越来越大,高校的资源越来越多,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资源。高校老师同样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除了增加供给之外,资源分配的正义和有效性,仍然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包毅楠只是典型,但底层思维代表了一众青年才俊的心声。这有他个人的人身意义问题,也有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
从邓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习总书记主张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层面从未放弃对个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正向引导,可轮到个人层面,路径就时常走偏。人们是不是都有困惑:难道物质世界的发展,精神追求就注定要消极了么?
也许印第安人说的是对的:我们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可能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谁都不愿意停下来。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内卷”吧。
本文复旦vs五院四系考研分数线,复旦第五校区选址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