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斯隆商学院(斯隆商学院mba学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印度难以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二号强国?】国内外学界仍有部分人认为,若以GDP来衡量,印度在不久的未来即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二号强国。
持有上述观点的人,尤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前副院长、教授黄亚生为代表。
早在2003年,黄教授就在知名政策刊物≪外交政策≫上发表了题为《印度能超过中国吗?》的文章,坚信印度道路远胜中国道路,并预测印度的GDP未来20年内将超越中国。
正如我们看到的,黄教授的预测错了。
印度国内也有不少看好印度赶超中国的言论。例如,《印度经济时报》不久前就曾报道,印度将在未来25年超过中国。
关于“龙象之争”的辩论还会继续下去。
但印度日前爆发的一起伤亡事件(#印度22名士兵与武装人员交火身亡#)表明,印度要想赶超中国,不仅是GDP层面上的赶超,还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层面上的赶超。
印度广受诟病的种姓制度,是一系列内政问题中最大的结构性难题。由此产生的,至少从国内媒体大量报道的来看,对女性的伤害事件频发。
当然,印度倒是在一个层面即将超越中国,而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育率的下降,印度这一领先趋势或将持续保持。
对,人口。
据相关统计,2018年印度总人口为13.53亿,2019年增长至13.7亿,直逼我国14亿总人口。
若治理体系与能力如果得不到显著提升,人口的增长只会带来更多社会问题,阻碍印度从一个区域大国演变为全球大国。
#头条热榜#
估值之谜:
“为什么资本市场就是不认可小米?”
在描述了自己孤立无援地坐在办公室、心中充满绝望的情景之后,雷军紧接着说:
那段时间跌跌不休,我无数次问自己:“我们是如此努力地工作,小米的收入和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为什么资本市场就是不认可小米?”
可以想象,这个灵魂拷问的背后是企业家的无奈。
这个诛心之问也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课题:企业家到底该不该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资本能否给到企业一个客观的评估?市场定价是否会给企业有效的反馈?
我们知道,大部分时候,市场相对有效,股价反映的是市场对当前战略以及企业将来发展前景的认同,虽然会有过激反应,或反应不足。
雷军主张的厚道,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对用户是一种福利,但是资本市场肯定是不买单的。
不买单的理由很简单,也是投资课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简要地说,中国的资金成本至少是10%。5%的利润等于是在用股东的钱倒贴给用户,这是违反商业的基本常识的。
这也导致出现一个怪圈:小米的销售额越高,市场份额越大,对资本市场来说,就意味着倒贴的金额就越多,因此投资者就越不看好小米,表现在股价上就是持续的“跌跌不休”。
说白了,真的不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抱有怎样的敌意,市场的功能就是定价,是小米的盈利能力缺乏想象空间,让投资人敬而远之。
投资的回报最终只能来⾃实业的回报。5%的利润率不可持续更违反常识。
当然可能有⼈会说,投资的回报更来⾃企业规模的增⻓,只要规模能增⻓,不要说5%利润,哪怕不盈利,股价也可以上涨。确实,⽐如亚⻢逊、特斯拉。
但核心是将来能有盈利空间。小米的问题在于,在硬件只赚5%的条件下,是否有能⼒把整体企业的利润提升?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战略,⼀个是双品牌,硬件也往⾼端迁移,孤注⼀掷做小米10。这都是保证硬件也能相对盈利。股价在腰斩之后能重拾升势,是因为小米向高端品牌迁移的战略获得成功,利润率到了6%以上,让投资人看到了不错的前景。
另一个策略是保证其他业务有足够利润空间。
亚马逊的利润率也不高,甚至连续亏损了20年左右,为什么市场会如此追捧?亚马逊已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了,为什么还有分析师认为他被低估了?
类似的问题经常发生在估值领域。
一个企业,如果单做5%的利润,没有其他的想象空间,估值肯定是上不去的。
如果现在的利润不高甚至亏损,但是将来可以支撑,就好像是在下一盘棋,开局不是很强势,但是将来我可以赢回来,比如亚马逊除了自营之外,还有第三方平台、自有品牌亚马逊倍思、云计算等高利润业务,那就是另一种故事。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致股东的最后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的价值理念:“创造的比消费的更多”。
他逐项列出了2020年亚马逊为从股东、员工、到第三方卖家和客户创造的所有价值:
- 净利润210亿元是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 员工薪酬收入、福利和各种工资税合计910亿美元,这是为员工带来的价值;
- 第三方卖家的利润大概在250亿美元至390亿美元之间;
- 贝佐斯把客户分成消费者和亚马逊云(AWS)的客户来计算价值。保守的估计,这一年亚马逊为所有客户创造的价值为1640亿美元。
算下来,2020年亚马逊创造的价值为:股东210亿美元+员工910亿美元+第三方卖家250亿美元+客户1640亿美元=3010亿美元。
亚马逊的成功印证了估值的逻辑:初期可以亏钱,但是重点在于能够把整体的蛋糕越做越大。
反观小米,一直到目前,其非硬件业务也就是互联⽹服务的收入始终没有超过总营收的10%,而互联网服务才是真正高利润的业务。
从这个知识点中还可以延申出来的另一个更大的话题是实业和金融的关系。
演讲当中,雷军没有讲得很清楚的是小米10开始加强研发、提高价格、走高端路线是公司内部的主动调整还是资本市场压力下的被迫调整。
不管到底如何,金融和实业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密的,金融是水,实业是鱼。金融是生命,实业是灵魂。
盈利水平体现着商业能力的高下。伟大的公司往往也是有能力在竞争中持续保持合理利润空间的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认为“企业毛利率达到40%以上才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巴菲特重仓的苹果,过去几年的毛利率一直接近40%。
所以毫不奇怪,虽然小米的出货量已经超过苹果,苹果的估值却是小米的20倍。
以上内容来源于FT中文网 ,作者黄春燕、史颖波
作者:黄春燕 史颖波
来源:FT中文网
黄春燕: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学术主任、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学术主任
详情请见《雷军的演讲,是一堂生动的投资课》
世界上最聪明的投资团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加盟长期资本之前,先后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他提出的著名的“默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风险资产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工作中,并为当今蓬勃发展的金融工程学奠定了基础。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著名的期权定价方程B-S公式的创建者。
· 戴维·马林斯(David Mullins),美联储原副主席,曾被视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
· 其他人还有埃里克·罗森菲尔德(Eric Rosenfeld),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任哈佛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威廉·克拉斯克尔(William Krasker),哈佛商学院教授;华人金融大牛黄奇辅,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后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等。将这些“大神”拢到一起的是长期资本创始人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一个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在创立长期资本之前,曾是华尔街大投行“所罗门兄弟”的副总裁。
罗伯特·默顿曾经抱怨说,梅里韦瑟挖走了整整一代学术精英,没想到后来自己也加入了长期资本。这样的投资天团,战绩怎么样呢?@基金老兵陈儒 @喜欢玩基金的小瑜哥
本文斯隆商学院(斯隆商学院mba学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