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天津静园(天津静园开放时间)

生活
导读 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天津静园(天津静园开放时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

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天津静园(天津静园开放时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居住于此,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

静园不静复辟梦

心猿意马前半生

龙型壁泉儿皇帝

津门寓公阅苍生

2022.08.25.天津

1925年,天津,末代皇后婉容和溥仪妹妹们的合影照片。

照片拍摄于天津的静园,这张照片是溥仪亲自给她们拍摄的,此时的溥仪和婉容等人已经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移居在天津的静园。

照片中,站在婉容旁边的小女孩是溥仪最疼爱的三格格韫颖。此时的韫颖年仅12岁,穿着旗袍,戴着手表,打扮非常新潮。

韫颖不仅是婉容的小姑子,更是婉容的弟妹,韫颖19岁的时候,在溥仪的安排下,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

在静园期间,婉容的弟弟以及溥仪的妹妹都曾来过几次,每次来的时候,婉容都很热情地招待他们,并和他们合影留念。

末代皇后婉容虽然后半生凄惨,因为和侍卫私通被溥仪打入冷宫,可是她在天津的日子,过得还是十分惬意的。

到了天津以后的婉容,她穿上了高跟鞋,烫了头发换上了新的洋装礼服和裙子,以伊丽莎白的名字穿梭于各大社交场所,标准的摩登女郎。

她每到一处,总有人围观,大家都为她的美貌和高雅气质而感到惊异,啧啧称赞,投以羡慕的眼光,婉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静园的生活,也成为了皇后婉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爱上天津卫宠粉大抽奖|关注+转发,免费赢取天津静园门票2张!】

天津的名人故居您都去过吗?爱上天津卫邀您走进天津小洋楼,了解天津历史。

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的静园,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私宅,1929年至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为“静园”,意在静观时局,以求复辟。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一座宅院,收藏着几代主人的细枝末节,他们中有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晚清末代帝后,有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有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文艺工作者,也有很多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人。今年,是静园建成100周年,爱上天津卫邀请您走近静园,阅读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与故事。

关注@爱上天津卫,福利周周有。即日起关注@爱上天津卫 并转发本条微头条参与抽奖(未关注的中奖者不予兑奖),我们将于1月17日上午10时,由@头条抽奖平台 抽出5位幸运小伙伴,每人送出2张天津静园门票,赶快互动参与吧!抽奖详情

天津著名街道:鞍山道(一)【原创图片】

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这里有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静园,有孙中山下榻过的张园 ,段祺瑞旧居和天津日报社旧址等…

天津著名街道:鞍山道(三)【原创图片】

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这里有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静园,有孙中山下榻过的张园,段祺瑞旧居和天津日报社旧址等…

近代中国看天津—小洋楼

静园,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租界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與宅邸,

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在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后溥仪从此处去了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

现在修复后对外开放,不过疫情原因暂时关闭。

静园———满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在天津的居所。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溥仪与婉容在天津静园合影,1931年11月19日溥仪就是从这里出逃

1956年,天津一老农临终前,交代儿子,如日后走投无路,可进地窖保命!儿子将信将疑,钻进地窖后,竟发现一枚巨大的龙形银印,印文还有“皇贵妃”字样!

天津南郊农民老张弥留之际,突然把儿子小张叫到床前,对他交代道:“等...等我走后,你要是哪天穷得...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就去地窖试试运气,或许还能...渡过难关...”

这一番嘱咐令小张困惑不已,正要询问父亲在地窖里藏了什么宝贝,哪知道,老张却一口气没上来,竟就此去世了。

要说老张一家也是历经沉浮,民国时期老张是天津小有名气的古玩商,可惜因战乱家道中落,老张和小张父子只得回到南郊农村老家种地为生。

不过,小张从小娇生惯养,回到农村老家也只能吃干饭,因此老张临终时,始终放心不下这个相依为命的儿子。

小张在邻里的帮助下将父亲下葬,可仅仅过了半年,独居的小张就揭不开锅了,在三天粒米未进、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情况下,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的临终遗言。

死马当活马医,小张来到后院地窖。地窖里本摆放着农具,可自从老张死后,小张就没下过地,这地窖更是一次也没进过。

虚弱的小张爬下地窖,看着落满灰的农具,又想到去世的父亲,不免悲从中来。顿了顿,小张开始翻找起来,可令他失望的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值钱的东西。

精疲力尽的小张,一屁股坐在墙角一个破旧的倒扣木盆上长吁短叹起来。突然,他似乎意识到什么,站起身来,把屁股下的木盆搬了起来,赫然发现,倒扣的盆里竟有个四方木盒!

小张欣喜若狂,看来这就是父亲留下的宝贝!小张小心翼翼抱起盒子,竟发现还有些沉重,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顿时令他目瞪口呆!

眼前竟是一枚雕着一条龙的巨大银印!银印体积庞大,一条蹲着的银龙蜿蜒在印体上,十分威武庄严。

银龙龙头夸张,张嘴吐舌,两只龙角向后分叉挺立,龙身则粗壮雄健,身上鳞片雕刻的一丝不苟,片片清晰可见,龙尾则微微上翘,四爪紧抓印体!

小张从小在古玩店长大,耳融目染,自然是懂一些印玺知识的。在古代,龙纽印都是尊贵的象征,这样一方龙纽银印,应该是皇家之物。

想到这里,小张心脏简直都要激动地跳出来,他小心翼翼拿起银印查看印文。只见印玺正面有满汉两排印文,汉文为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个大字!

小张激动地都要跳起来,虽然他不知道这位印玺的主人“祺皇贵太妃”是谁,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位清朝皇贵妃的印玺。

后宫娘娘的印玺,那肯定价值连城,想到父亲临终前将如此宝贝留给自己,可谓是用心良苦,小张心中顿时悲喜交加。

随后小张抱着宝玺来到城里古玩店,想要将这枚皇贵妃之印卖掉换钱。哪知道,所有古玩店竟都不愿收这东西!

一来这皇贵妃宝玺太过贵重,大多商店都认为是赝品;二来皇家印玺,历来都是国宝,即便有商店认出是真品,这样的重宝也没人敢收。

无奈之下,小张只得跑到文物站鉴定。当文物工作人员见到宝银玺后,也是大吃一惊,无论从规制、形态还是印文上看,这都是清宫后妃用印无疑。

宝银玺边长12.7厘米,高10厘米,据《清史稿·舆服志》记载:“皇贵妃金宝,蹲龙纽,平台四方四寸,厚一寸二分。”

这里说的四寸也就是12.8厘米,和这枚宝银玺边长几乎没有偏差,证明它是符合清廷皇室用印规格的。

与普通的印章不同,这枚宝银玺并非日常实用器,它是一种尊号宝玺,更像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铸造好后一直存放在皇宫内务府。

那么,这枚银玺的主人“祺皇贵太妃”又是谁呢?

这位祺皇贵太妃,原本是咸丰皇帝的祺嫔佟佳氏。佟佳氏的父亲裕祥是御前一等侍卫(正三品),她出生于道光24年(1844年),14岁那年(咸丰八年),她直接被选入宫中封为褀嫔。

这在当时非常特殊,按清宫制度,所有进入皇宫的后妃都需通过“选秀”。佟佳氏进入宫中非但不靠选秀,而且进去便被封为嫔(一般都从贵人做起),说明佟佳家族实力非同一般。

不过,虽然佟佳氏起点很高,人也长得很漂亮,但她冷若冰霜,也不喜欢在皇帝面前献媚,所以一直不得咸丰宠爱,直到咸丰帝驾崩(佟佳氏刚满18岁),她也再未受到晋封。

同治帝继位后,佟佳氏才被尊封为皇考祺妃,后来又在光绪和宣统时期分别尊封为祺贵妃、祺皇贵太妃。

也就是说,每熬死一个皇帝,佟佳氏就升一级,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67岁的佟佳氏去世,她也成为清史上唯一一个历经五朝的后妃。

据工作人员推测,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住过,这枚宝银玺可能是他从宫里带出来的,后来又几经波折,流落到了身为古董商的小张父亲手中。

考虑到这枚太妃印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堪称稀世珍宝,工作人员希望小张能上交,文物站方面表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和奖励。哪知道,小张上交宝贝后的第一个要求,竟是先吃两碗牛肉面!

工作人员带小张到面馆吃饱,随后文物站决定奖励他200块,同时考虑到小张会识字记账,便安排他到市纺织厂做会计。如今这枚难得的清朝后妃用印,珍藏在天津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

本文天津静园(天津静园开放时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