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小组回顾了冷季型草坪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以及其温度调节网络分子表征的进展。他们提出了增强草坪耐热性的方法,并强调了研究耐热机制的挑战。
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城市和运动绿化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有可能导致更具弹性的草坪草品种的开发。
根据其气候起源,草坪可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冷季型草坪草在地上 15–24°C 和地下 10–18°C 的温度范围内表现最佳。这些草类以其深绿色叶子和耐寒能力而闻名,当暴露在 30°C 以上的温度下时,它们就会面临挑战,出现枯萎、泛黄和幼苗死亡等问题。
这种温度敏感性会对它们的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维护成本,特别是在温带和过渡地区。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了解草坪草对热应激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查明耐热基因,并阐明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知识对于培育耐热品种和改进草坪管理实践至关重要。
该研究于 2024 年 4 月 10 日发表在《Grass Research》上,详细介绍了高温对冷季型草坪草的生理和形态影响,研究了分子表征的进展,提出了改进策略,并强调了理解耐热机制方面的研究差距。
高温胁迫导致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条件不佳,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根系活力和分蘖降低、叶片枯萎发黄、死苗发生。例如,“Yatsyn”、“Nui”和“Mathilde”品种在36℃下的发芽率分别显着降低至3.3%、29.7%和1.6%,高大等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分蘖率也明显下降。高温胁迫下羊茅和匍匐翦股颖明显减少。
同时,高温胁迫导致冷季型草坪草膜损伤、ROS积累、光合作用受损、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脂肪酸代谢紊乱、蒸腾和渗透调节紊乱以及植物激素失衡。此外,他们还总结了冷季型草坪草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热胁迫诱导热胁迫相关基因(HSFs、F-box、MBF1C、HOXs等)或miRNA的表达,从而控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的耐热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冷季型草坪草耐热性的策略,包括栽培和维护管理、通过基因工程选育耐热草坪草品种。
它确定了理解耐热性背后的确切分子机制方面的差距,并建议将未来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些领域,以帮助开发耐热的冷季草坪。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陈祝龙表示:“我们的目的是为耐热机制表征和耐热冷季型草坪草选育提供参考。”
这项研究为增强城市和运动草坪的美观和功能方面提供了全面的见解,有可能为创造更强大的草坪草品种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