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qq三国谋士大赛,qq三国谋士大赛活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23年,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病逝,消息传到魏国后,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唯有黄权一人在默默流泪。曹丕听说后,便召黄权去谈话。所有人都认为黄权死定了,可没想到,曹丕不仅没处死他,还褒奖了他。
黄权才华横溢,知识渊博,正值风华正茂的他就凭着学问闻名乡里乡外,还曾担任巴西俊的守官。
自他来到魏国之后不久,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当时为公元223年。
消息传到魏国后,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唯有黄权一人在默默流泪。
曹丕听说后,便召黄权去谈话。所有人都认为黄权死定了,可没想到,曹丕不仅没处死他,还褒奖了他。
刘璋是黄权的第一个主人,他有一个谋臣——法正。法正和张松向诸多大侯提出了一个较为阴险的主意,那便是迎请刘备前来西川抵御张鲁的军队。
对于迎接刘备这事儿,刘璋也参与其中,黄权对刘璋的行为有点不解,觉得刘璋真的太糊涂了。
于是黄权对刘璋说道:“刘备乃是天下雄鹰,迎他来益州并非一件好事,我认为这对您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假使您迎他来,局势会不容乐观,还希望您对这件事能认真考虑!”
刘璋不但不听,而且还认为黄权简直是一派胡言,不仅没有认同,反而还贬了黄权的官,让他到偏远的地方做官。
过了许久以后,在法正和张松的“帮助”下,刘备亲自率领大兵,在刘备看来,拿下益州的企图指日可待。而刘璋这边,知道自己被法正等人骗了,便进入了深深自责中。
最主要的是,刘璋恨透了当初自己的抉择,愧疚于对忠心自己的黄权,无奈之下只能率领众兵投降。
刘备念在和刘璋是同宗兄弟,还是不忍心对刘璋下手,于是留了个活路,那便是将刘璋安排到别处。
不久后,这个消息传遍了魏国,于此同时镇守在广汉的黄权也从魏国人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倍感心痛。
“如果当时我对刘璋的劝说再强烈一点,那他是不是就不会去迎接刘备了?”黄权边拍打手边叹气地说道。话音刚落,黄权下令紧闭城门,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刘备当然很想招降黄权,可完全的忠义无人不晓,所以想让他投降,确实很困难。可刘璋已经降服于刘备了。
于是刘备就让刘璋写了封亲笔信给黄权,这招果然管用,黄权看到刘璋的信件之后,这才打开城门投降。
正因为黄权的闭门拒守,刘备对他赞不绝口:“像黄权这样的人绝对是很难见到的,闭门拒守,是在恪守君臣之礼,人才,真是人才啊!”
虽说归降于刘备,但黄权给人的形象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汉中之战爆发,势力雄厚的曹操令张鲁如此惧怕,可张鲁又瞧不起刘备,于是选择率众投降。
面对这样的局势,黄权进言说:“失去了汉中,那就等于失去了西川的头颅,三巴之地也会受到威胁,如果局部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会失去四川的左膀右臂,所以汉中绝对不能失去!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汉中拿下。”
刘备听了黄权这些铿锵有力的话,对于汉中之战,刘备可谓是拿出了全部家当。
刘备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同黄权一起踏上了东征,此时的刘备已经疯狂了。
可黄权面对如此疯狂的他,做出了冷静的回应:“吴人非常英勇善战,我们所处地势对我们非常不利,绝对是进易退难。我恳请陛下给我一支军队,让我去前方先探探路。如果我们全部军队贸然前行,恐怕只会凶多吉少啊。”
刘备不听,坚持自己的观点,自己孤身军前行和孙权决战。刘备将黄权贬入了江北。就因为不听从黄权的建议,刘备败兵逃往白帝城。
而黄权在败兵之后,深知自己的处境,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见了黄权便问道:“以前来归顺,是想要向韩信他们一样吗?”
黄权笑笑说:“当然不是,我受过刘备的特殊,绝对不降吴,可又不能归蜀,便前来归顺。”
刘备觉得自己对不起黄权,反对诛杀黄权的家人,不仅反对,而且对待黄权的家人还是像以前一样有特殊恩遇。
在魏国时期,司马懿对黄权非常器重,要知道在当时,能被司马懿看中的人绝对不一般,司马懿对黄权只有赞不绝口。
刘备去世后只有黄权一个人为之难过。论三国有对主子忠心耿耿的人,黄权便是那最忠的一个。
参考文献: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1期
199年,吕布投降,曹操爱惜人才,想收为己有。刘备则暗示曹操除掉吕布,以绝后患。吕布对得起刘备,无奈刘备目光短浅,没有气量,难成大事。
吕布、刘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爱恨情仇”来形容。双方都有过错,但吕布比较“正派”,对得起刘备,而刘备则下狠手,将他置于死地。
189年,吕布刺死丁原,投奔董卓,册封为中郎将,护卫董卓。吕布、董卓情同父子,一起吃喝,关系很好。
吕布仗势欺人,跟胡轸闹翻,凉州兵马被孙坚各个击破。董卓无奈,只好裹挟汉献帝,逃到长安避难。
长安的生活,吕布悠哉悠哉,在中郎将的位置上活得很舒服。董卓婢女众多,吕布在值班期间,多次与她们私通。
董卓性情暴躁,经常迁怒于吕布,两人关系恶化。司徒王允见状,便拉拢吕布,寻找机会除掉董卓,一起掌握大权。
吕布做内应,事情很顺利。但是,王允气量太小,滥杀西凉将士,激起了众怒,不能及时稳定局势。
贾诩,三国“毒士”,半路劝说李傕、郭汜,鼓动两位早已打算归隐山林的悍将造反;李傕、郭汜聚集旧部,杀回长安。
长安城下交手,吕布刺伤郭汜,无奈对手人数太多。吕布战败,突围而出,带着董卓的首级,去关东投奔十八路诸侯。
起初,吕布想投奔袁术,因劫掠多过,名声太臭,袁术不接纳。吕布又跑去找袁绍,才有一块落脚之地,还帮助袁绍灭了张燕。
袁绍不放心,担心吕布造反,想除掉他。吕布连夜逃走,与张邈、张杨联合,并联手曹操部将陈宫,突袭兖州,据为己有。
194年,曹操正在攻打徐州,讨伐陶谦。得知兖州失守,曹操火速赶回,与吕布厮杀,大战持续两年。
吕布勇猛无敌,又有高顺的“陷阵营”加持,屡次击败曹操。一次战斗,曹操被擒拿,但吕布不认识他,又把他给放走,去追击骑黄马的“曹操”。
曹操善于用兵,智囊团众多,吕布最终战败,投奔徐州,与刘备合作。吕布、刘备有了交集,“爱恨情仇”交织,结局悲惨。
刘备,自称“皇叔”,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当今皇帝的叔叔。但是,刘备跟穷,靠贩卖草鞋为生,镇压黄巾起义发家。
关羽、张飞能打仗,但刘备身边没有得力谋士,颠沛流离。此时,刘备驻守徐州,实力还算可以。
吕布如同丧家之犬,对刘备恭恭敬敬,还让自己的妻子、儿女给刘备行礼,端茶倒水。但是,两人都不信任对方,都相互猜忌。
196年,袁术攻打刘备,张飞又喝酒误事,被吕布夺取城池。刘备无心作战,被袁术一顿暴打,狼狈不堪。
刘备的妻子、家人,还有将士的家属,都成为吕布的俘虏。但是,吕布比较厚道,没有为难他们,好吃好喝招待。
刘备走投无路,向吕布妥协,重归于好。吕布交还“家属”,让刘备去小沛驻扎,还代他向朝廷申请,得到豫州刺史一职,自领徐州牧。
袁术讨厌刘备,发兵攻打小沛,刘备不敌,向吕布求救。陈宫反对救援刘备,吕布以“唇亡齿寒”为由,率兵增援,纪灵退兵。
正史中,“辕门射戟”事件确实存在,纪灵退兵后,吕布邀请大家饮酒。吕布:“我生平不好斗,喜欢给别人解斗”,一箭射中小枝,大家各自退兵。
袁术撤兵,刘备喘过气来,又扩充兵马,有了一万余人。吕布惶恐不安,突袭小沛,刘备落荒而逃,投奔曹操。
刘备兵马尚在,曹操很给面子,让他回到沛县,收拢旧部。不久,刘备实力复苏,再次挑战吕布。
198年,吕布与袁术结盟,支持他称帝。吕布派人去买马,补充骑兵的损失。谁知,刘备半路截击,夺取马匹,双方翻脸。
吕布很恼火,派高顺、张辽去打沛县。刘备招架不住,派人去找曹操,希望得到增援。
曹操派夏侯惇出征,遭到高顺“陷阵营”迎头痛击,损失惨重。刘备再次战败逃走,一家老小第二次被吕布俘虏。
吕布反复无常,并不可靠,但对刘备家属不错,没有为难他们,也没有羞辱。吕布知道乱世生存法则:“留下一线,日后好见面”,不想跟刘备决裂。
夏侯惇,每次遇到高顺都失败,之前还被对方射中眼睛。曹操很无奈,只好亲自出马,围攻下邳。
199年,下邳城内粮草断绝,宋宪、魏续等将领纷纷投降,大势已去。吕布成为俘虏,被押送到曹操大营,接受审判。
曹操为人大度,不计前嫌,想把吕布收为己有。刘备则建议曹操杀吕布:“你不见丁原,董卓的下场吗?”
吕布大骂:“大耳贼最不可信。你难道忘了辕门射戟的事情了吗?”
刘备这么一说,曹操改变主意,绞死吕布,然后斩下首级,拿到许昌巡视后安葬。
吕布反复无常,被处死也不奇怪,但刘备不应该落井下石。吕布对得起刘备,两次俘虏刘备的家属,都能善待,没有羞辱,很讲武德。
刘备建议曹操杀吕布,是担心他日后成为自己的劲敌,故而早日将其除掉,未免格局太小。吕布活着,对曹操构成一定的威胁,甚至能成为自己盟友,刘备不知道这个道理,难成大事。
三国谋士第一首推贾诩,无论谋略还是战术,从无败绩!大帅首推司马懿,战无不胜!表面看起来跟诸葛亮打平,但是战略上是赢了的!政治还是荀彧为尊吧!宁死不反汉,高风耀三国!政治搞的好,为统一奠基!
美女才人,讲史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说得非常好!
栗子熟了
诸葛亮vs郭嘉 谁是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 #郭嘉 #三国
03:03
如果三国时期三家谋士猛将都归于一家,早就天下统一了。现实也是如此。再大再好的公司,也不会将所有的人才一网打尽,正是竞争,才让大家百花齐放。
司马懿就是苟,苟到所有人都老死,他就赢了//@火爆傲狮:三国第一谋士司马懿
解读历史好书
#周文强 #历史 #三国 #影视解说 #历史故事 #格局 #境界 #新三国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00:36
新三国武将谋士排行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下图为三国谋士排行榜,庞统如果不是死的早是不是排名还能上升几位?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你认为这个排名靠谱不?
料敌于先,算无遗策的三国谋士郭嘉是颖川阳翟人,曹操请荀彧推荐颖川人才,荀彧就推荐了郭嘉,结果曹、郭二人一拍即合……
料敌于先,算无遗策的三国谋士郭嘉。
郭嘉是颖川阳翟人,他刚开始到袁绍处,发现袁绍不会用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是能成就...划#谁是三国第一谋士# #打卡挑战局#
三国谋士策 书摘:夜晚,曹操的疾疫残军终于退到了赤壁,对于韩玄军的突然袭击,又以黄忠魏延只用,鲁肃之智,被贾诩以一人之力挡了下来,不过赤壁大营伤亡惨重。江夏城,孔明令关羽,张飞,赵云趁夜出城,杀的夏侯胧植患埃诩由辖某蔷霉ゲ幌拢逼诘吐洌惨吆嵝杏刖校焓钡乩撕徒员涣醣刚既ィ暮跄懿话埽肯暮暮钤ㄊ章2斜虺啾谕巳ァ——《三国谋士策》
三国谋臣将相都是一流的,毕竟有两汉四百年的文化积淀,但是王侯统帅就有点拉胯了,恕我直言,曹操也好,刘备也罢,包括孙权,其实配不上他们手下那些出谋划策的谋臣,领兵打仗的将军。
甚至孙权至少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顶多也就是个地方割据诸侯,不是最后曹丕死了,形势已经明朗的不能再明朗了,他都不敢称帝。反观曹操,为了睡个寡妇把自己嫡长子赔上,也是千古未见之荒唐。至于刘备一辈子都在读高祖本纪,还让他儿子读,到了也没读明白,亦步亦趋的学刘邦浪荡不羁,结交绿林,最后落得个夷陵之战大败而归。说句不好听的,学了一辈子学了个东施效颦,三国诸君最应为人所轻的就是刘备,他对得起跟着他的那么多忠志之士吗?三国演义还特意加了什么为给兄弟报仇的戏码。几十万人抛家舍业跟着你兴复汉室,到头来你要为二弟报仇,恶心,恶心透了。
即使是罗贯中也着实看不上刘备这种幼稚行为,要不然也不会写下赵云劝谏之事。
《三国演义》: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
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
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
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历史# #三国风云录#
小巧玲珑
栗子熟了
诸葛亮vs郭嘉 谁是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 #郭嘉 #三国
03:03
三国第一谋士是蒋干[灵光一闪]
解读历史好书
#周文强 #历史 #三国 #影视解说 #历史故事 #格局 #境界 #新三国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00:36
有的时候,真的很心疼诸葛亮。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谋士,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像诸葛亮这么辛苦。而他的辛苦,也是来自于许多的悲剧和无奈。
如果你仔细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虽然三国时期唯一能参考的乱世创业者就是刘邦,但只有刘备的创业模式是最接近刘邦的——不知道这和血缘有没有关系。
刘邦在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除了自己率领一支军队以外,还有一员大将独当一面,那就是韩信。当时他在河南一带和项羽进行拉锯战,韩信则是在中国北方一路向东,攻克了魏国、赵国、齐国等国家,帮助刘邦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同样的,刘备自己坐镇西川,关羽在荆州独当一面,和当年的韩信很像。
而且,刘邦作为君主亲自在前线作战,把大后方留给了最重要的谋士萧何。刘备也是一样,他攻打巴蜀的时候带的谋士是庞统,攻打汉中的时候带的是法正,最重要的诸葛亮始终坐守后方,像萧何一样负责筹备军粮和补充兵源。
这就说到庞统和法正这两个谋士了,他们扮演的角色,正是刘邦时期的张良和陈平,那就是在前线给自己的君主提供战术、战略的建议。他们在军事上发挥作用,诸葛亮可以完美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华,这是一个绝佳的搭配。
遗憾的是,庞统和法正都死得太早了,庞统死的时候年仅36岁,法正死的时候也只有45岁,两个人都是没来得及给刘备效力几年的时间就死了。因此,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不得不扮演韩信兼张良兼陈平的角色。当然了,刘禅在位前期,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领导者,他更多地是扮演刘邦的角色。
那么,诸葛亮就不能给自己找一个“韩信”“萧何”吗?
实际上,诸葛亮在外出征战的时候,确实无法同时在后方筹备军粮,所以他找了一个人,这就是李严。但是这李严还到处掣肘,每天想着自己升官,甚至还耍诸葛亮,最终被贬为平民。
“韩信”也有,而且是自告奋勇的,那就是魏延。诸葛亮每一次北伐,魏延都提出自己的子午谷奇谋,要求自己单独带兵从子午谷涉险奇袭长安。这的确能减轻诸葛亮的负担,但诸葛亮对于这个计划非常不放心,所以从来都没有同意过这个计划。
这两个人都靠不住,就更别提其他人了。别看版图上蜀汉的面积并不算太小,但当时中国南方发展得不太好,而且巴蜀之地多是崇山峻岭,实际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再加上蜀汉内部存在阶级矛盾,可用的人才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要扮演的角色就更多了。
可以说,庞统和法正的去世彻底打乱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计划,也让政治家诸葛亮不得不开始搞军事。说到底,还是蜀汉的人才太少,而诸葛亮又是如此负责的一个人,肩负起了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繁重责任。
所以,每次看到三国中后期的历史,我都忍不住心疼诸葛亮,这也是后人如此崇敬蜀汉丞相的原因吧!
#头条中国史##诸葛亮#
这些年来随着三国题材电视剧的热播,郭嘉,这位曹操身边的顶级谋士,逐渐为人所熟知。甚至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文章,说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么,郭嘉到底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他跟诸葛亮到底谁更胜一筹?
首先,郭嘉和诸葛亮在曹操、刘备两个统治集团内部的定位就完全不同,郭嘉在曹操集团内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像一个专业顾问。
当年曹操面试完郭嘉之后,就笑着对旁人说:帮助我平定天下的就是这个人。
郭嘉出门之后也逢人就说:这才是我的主人啊。
这种关系非常类似于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跟张良之间的关系。但无论怎么说,郭嘉在曹操集团内部就是个高级打工者。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内部,却不仅仅是打工仔这么简单。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 刘备在中原征战十几年,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流窜,连一块稳定的根据地都没有。但是遇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的事业马上就风生水起,先取了荆州,再夺西川。
很多人都把这个归结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天纵聪明,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诸葛亮带给刘备集团的,绝对不仅仅是他一自己一个人那么简单,在他身后,还囊括了大半个荆州世家大族的人才班子。
诸葛亮的岳父是荆州四大家族之一黄家。荆州的实权派将领,也就是三国演义里头被周瑜用反间计弄死的蔡瑁、张允是诸葛亮的亲戚。荆州牧刘表的夫人蔡夫人跟诸葛亮的岳母,是亲生姐妹。
更别说背后还有水镜先生、庞德公、鹿门山书院的庞统、廖立、马良等一群同窗好友。
刘备以前只有关张赵这些万人敌,没有拿得出手的文人官僚,就算给他一块地他也管不了啊!
所以说,诸葛亮实际上是刘备集团的加盟实权股东,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其次,诸葛亮跟郭嘉在谋略风格上完全不一样。诸葛亮更像是一个战略家,统筹全局着眼于整体规划,而且行军打仗的时候,讲究的都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比如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时候,就坚决不冒险,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但是郭嘉的风格却截然相反,他更像是一个战术大师,经常把精力放在谋划具体的一件事上,而不是放眼全局。而且跟诸葛亮稳重的作风不同,郭嘉这个人非常喜欢冒险。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喜爱冒险的风格,成就了曹操的霸业。
曹操起家的地方是中原,那可是四战之地,一马平川,四面受敌。在曹操之前,从来就没有人能够从这块地方崛起了。因为敌人实在是太多了,天天打仗顾此失彼。比如说吧,当年曹操跟袁绍在官渡之战前线对峙的时候,汉献帝在后面搞了一个衣带诏事件。
当时在曹操手下避难的刘备也参与其中,并且假冒曹操的命令夺取了徐州。当时袁绍大兵压境,单单是应对这个北方霸主就已经非常吃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收拾屁股后面的刘备。
当时曹操集团内部的主流声音都是,不要管刘备了,先应对袁绍吧。但是,郭嘉却看准了袁绍这个人多谋而少决,趁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之前,赶紧集中全力,回过头来把刘备掐死。
很明显,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要是袁绍在你掐死刘备之前就反应过来,大兵直接横推。那曹操的那一亩三分地可就保不住了。
可是最后曹操还是听从了郭嘉的决定。丢下威胁最大的袁绍,回过头来攻打刘备,最后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
灭了袁绍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这个时候在北方崛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叫做乌桓。乌桓民族那个时候出了一位很了不起的领袖,叫作蹋顿单于。
这草原民族的统治逻辑跟中原完全不一样。在中原这边,就算皇帝愚蠢,只要官僚集团智商在线,国家依然能够正常运转。
但是在草原,领导人的智商就是整个民族的智力天花板,如果出现一个了不起的领袖人物,就能够带领整个草原民族崛起,一旦这个领袖人物去世,那么他缔造的庞大的帝国也会轰然倒塌。
此时郭嘉就趁机劝说曹操,抛弃辎重带领精兵千里突袭,灭了这个乌桓,要不然的话以后你统一南方的时候,这帮人天天在你背后搞事,必将会分散你大部分精力。
但是,征讨乌桓,山高路远大军行进不方便,万一被人发现了,很可能全军覆没。
最后曹操侥幸得胜之后,也是冷汗直流啊,可这次冒险的收获也是值得的,要是北方草原崛起了一个庞大帝国,像汉初的匈奴一样。那么这三国时代还要晚几十年结束呢。
在这方面诸葛亮就做得不够好了,我们都知道七擒孟获的事情,但是诸葛亮的绥靖政策并没有完全扑灭南中叛乱,在他死后这些人屡次反叛,严重拖累姜维北伐的进度。
由此可以看出,郭嘉在对外征伐方面稍胜诸葛亮一筹。
本文qq三国谋士大赛,qq三国谋士大赛活跃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