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爨底下风景区(爨底下风景区爨底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前,我在北京灵山自然风景区也有过失温的感觉
2014年9月30号,在爨底下村吃过午饭后,我和朋友就坐上车,在雨中向灵山前行了。
灵山自然风景区距京城122公里,顶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第一高峰。打开车窗,远远望去,山间云雾缭绕,奇峰峻峭,各种花卉植被繁多,既有古代的烽火台,还有四季不涸的泉流。
当车驶入景区时,我们的身心都氤氲在灵山的梦境中,感受那份“天人合一”的博大与舒展,颇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感。当我看到新疆的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草甸上行走,松鼠、野兔、山猪、狍子在山林间跳跃时,还以为自己不小心闯进了广阔的西北大草原。
只是我们没有料到这里的温度与京城相差很大,即使不爬山,在白天,与北京市区也有10—15摄氏度的差值。
司机连门票带路费,向我们要价两百元,直接把出租车开到灵山脚下靠近索道附近的一家宾馆。
这家宾馆的胖伙计对我们说,平时这里房价是每天一百元,但适逢国庆节,必须三百元一晚。
我看了一下清冷的宾馆,表示宾馆住宿应该随行就市,不应该自己乱开价,否则,我们将另找住处。。
见我们有要走的意思,一位男性胖伙计赶紧打电话请示老板娘,十分钟后,伙计同意按平常的价格给我们住一宿。
只是当我们进去后,才发现这里根本无法住人。房间虽大,条件却十分简陋,潮湿、单薄的被子,黄巴巴的枕头,寒气逼人的晚上,没有空调,小小的热水器烧上几小时水,也不够一个人洗澡的。我澡洗到一半,就没有热水了。冻得瑟瑟发抖的我抓起一条床单把自己裹起来,枯等两三小时后,仍无热水,最终还是用冰水擦去了满身的沐浴露。
晚饭后,只得恳求胖伙计借一床被子,可他说今天客人爆满,没有一床多余的。
我灵机一动,看见几件大衣摆放在他的柜台旁,并问道:“那借一件大衣行吗?”
“好吧,借你。”于是,一件脏兮兮的军大衣搭在湿漉漉的被子上,我勉强在底层的103房间睡了四个小时。
第二天,我们的目标是灵山山顶。可惜,我们错了,把登山考虑得太简单了。
我们没有为上山做任何准备,除了手机、相机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带。穿的还是夏天的衣裳,自以为上山可能比山下冷一点,但也不至于要穿羽绒服,外加棉大衣,再说缆车上下很快,不至于会冻到哪里。结果可以想象。
当缆车驶到半山腰时,风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山风凄厉,像刀子一样刺进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我把两条围巾、两双手挡在胸前,都没有丝毫作用,我发现自己的耳朵快要冻掉了,手和嘴巴也已开始僵硬了,胸口更是针刺一般疼痛。
那一刻,我恨不得立马下山,坐在篝火炉火边,抱一个暖水袋。可是,缆车仍毫不留情地往高处行驶,它载着我们顶风而上,每往前一米,温度就似乎下降一度。
我抱着双臂,在高空中大声叫喊:“上帝呀!快救救我们,我快要被冻死了!我就要冻死了!”
回答我的,只有浓稠的白雾和无边的大风。十几分钟后,我们与缆车都消失在看不到来路的茫茫云海中。
后来我才知道,这灵山本就处于暖温带与西伯亚寒冷地带的交汇区,爬山最好的季节应该是每年的七八月份,每到十月份是要封山的。我们真是无知者无畏呵!
其实,经历了这般极度寒冷,我们去的仍不是山顶,缆车停下后,还有一段是需要人爬的,大约还需要一两小时。
“有谁还敢再上?”有人喊着,没有人跃跃欲试了。
一位赶牛的山农告诉我:“赶紧下山吧!你看这满山的大雾,随时可能降下一场暴雨。你们能往哪里逃?”
是的,十月的灵山,已变得“面目狰狞”,别说再下暴雨了,就是半山腰这一阵阵的狂风就能把人刮得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了,一间十几平方的租衣屋里,躲满了爬山的人,一个个都在感叹天空不作美,再往上爬,除非你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体魄。
下山时,我们花了一百元租了两件军大衣,总算灰头土脸地下来了,朋友是清水鼻涕肆溢,我是冻得双腿抽筋。
至于山顶上的景致嘛,什么也没有看到,也没有人能够看到,因为远方除了雾,还是雾,除了风,还是风,除了灰白,就是灰白。
博客上的图片看起来很美,可惜,都是在山脚下拍的。不过,这一次上灵山,有了一次永生难忘的极地寒冷体验,让我时不时常想起珠峰或电影中那些冻得奄奄一息的登山队员们,也算值了。
写这篇博客时,我除了仍感到身边有飕飕寒风外,更多的还是惦记着山里的枣子、葡萄、苹果、山梨,真的好吃,尤其是梨子,绵软、汁多、特别甜,山农们告诉我,这些水果不用削皮、甚至不用洗,因为他们从不打农药。
灵山,也许是因为其四季多变,有山、水、云、雾汇聚,让人捉摸不透,才拥有了大自然的灵气吧!
我爱灵山,我更爱和我一样体验过灵山寒冷的人们。
本文爨底下风景区(爨底下风景区爨底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