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翻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体育
导读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翻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翻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意思是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杜甫 的《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3、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4、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5、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6、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7、1.原文:《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8、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9、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10、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2.解释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12、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13、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14、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15、3.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16、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17、4.作品鉴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8、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19、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20、”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21、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22、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23、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24、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25、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26、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27、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28、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29、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30、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31、”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32、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33、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34、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35、”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36、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37、”亦与此意相接近。

38、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39、5.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40、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41、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42、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43、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44、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45、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