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418是什么节日(农历417是什么节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素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一说。
(630)拓跋嗣在公元416和418年两次针对北燕的军事行动是最后五年蛰伏期里仅有的对外用兵,这期间剩下的两次用兵都是针对境内丁零人的叛乱。
公元416年12月,丁零人翟猛雀在白涧山(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北)聚众为乱,冀州刺史长孙道声和内都大官(北魏特有官职)张蒲奉命讨伐。长孙道声在张蒲建议下采取分化瓦解手段成功说服大部分叛军投降,逼迫首领翟猛雀逃离白涧山,后被张蒲追上斩杀。
第二次就是公元417年11月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的叛乱,上篇曾说过,被叔孙建平定。
此外拓跋嗣还平息了一场未遂政变,主角是东晋流亡人士司马国璠,时间是公元420年5月。
司马国璠改投北魏后被赐爵淮南郡公,本来完全可以靠这个身份在北魏安度晚年,可不知为何却要谋反。司马国璠在一次醉酒后向司马文思透露了即将政变的消息,司马文思本就与司马国璠不和,更不想受株连,于是密报拓跋嗣。
最终,司马国璠和同谋司马道赐、温楷等人,连同暗中结交的平城数十位豪杰全部被杀,司马文思事后被赐爵郁林郡公。司马文思是司马休之长子,司马休之早先在前往平城途中病逝。
大臣封懿的儿子封玄之也因参与谋反被诛族。封懿和哥哥封孚都曾是后燕名臣,当时大儒,封懿曾负责编修燕国史《燕书》,417年时病逝。
临刑前拓跋嗣告诉封玄之,念其父颜面不想让封氏绝种,允许赦免封玄之一个儿子。封玄之却说:“臣弟封虔之儿子封磨奴,字君明,很早就是孤儿,希望能保全他的性命”。于是除封磨奴外的封氏族人,包括封玄之四个儿子全部被杀。
不过这位封磨奴只是保全了性命,却未保全身体。在崔浩的建议下,拓跋嗣给封磨奴做了个手术,去掉了一个器官,成为“宦人”。 崔浩让封氏绝种了。
后来太武帝拓跋焘杀了崔浩之后有一次对封磨奴说:“你本来可以保全身体的,都是因为崔浩才受到刑罚”。崔浩在世时封磨奴一直未能做官,崔浩去世后才在朝中任职。封氏和崔浩到底有何过节不清楚。这段轶事也只在魏书《封懿传》中提及,《崔浩传》只字未提。
五年里北魏仅仅只有以上四次用兵,而且规模都不大,所以说拓跋嗣与民休养的国策是显而易见的。这期间也没有再出现大的天灾,所以北魏百姓的生活总体上是安逸的,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北魏国力的增强。
国力增强,百姓安居,当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奔。
公元417年12月,居住在雍州的氐族豪强徐骇奴和齐元子带着三万多户氐族百姓归顺北魏。雍州位于关中,此时属胡夏,治所在长安。
公元417年闰12月,秦州、雍州的一千多户百姓在首领寇赞的带领下东迁到洛阳、荥阳、河内等地居住,随后也归顺北魏。于是拓跋嗣索性以洛阳为中心新设了一个州,叫南雍州,治所就设在洛阳,寇赞被任命为南雍州刺史,赐爵河南公。寇赞为人宽和,善待百姓,关中民众不断前来投奔,很快就达到数万人。
这两批前后脚归顺北魏的百姓均来自关中,看来是受不了胡夏的统治,赫连勃勃后期残暴统治的影响逐渐显现。
对了,洛阳不是在刘裕手里吗,怎么就成了北魏的南雍州了?
不矛盾,北魏设置南雍州不代表真正拥有这块地盘,可以只是名义上的,主要用来安抚寇赞带来的降民。
这也是拓跋嗣精明的地方,在东晋境内扶持亲北魏势力,这和让降将刁雍在东晋境内的固山建立根据地是一个道理。
尽管刘裕未在中原留重兵防守,但只要刘裕还在拓跋嗣就不敢派魏军南下,所以寇赞这些人以流民的形式渗透到中原更显得隐蔽。寇赞的北魏南雍州刺史身份也意味着北魏提前参与到中原的统治,为日后正式统治中原打下了一定的民意基础。
南雍州的治所虽设在洛阳,但此时洛阳到底在谁手上并不清楚,史书记载刘裕派毛德祖镇守洛阳东部门户虎牢关,但并未提洛阳是否有人驻守。
以上对拓跋嗣来说总体都是好事,拓跋嗣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比如叔孙俊和崔宏的去世。
公元416年,拥立拓跋嗣继位的大功臣、叔孙建的儿子叔孙俊病逝。拓跋嗣大为悲痛,不但亲自到灵堂祭拜,还赐予大量丧葬用品以及名贵棺木,最后还派皇家卫兵护送丧车,将叔孙俊葬于拓跋氏祖陵,云中金陵。
更有甚者,拓跋嗣还特意对叔孙俊妻子桓氏说:“夫妻生时同荣,死宜同穴,是否殉葬就看你的意愿”。桓氏听罢当即悬梁自尽。
公元418年6月,八公之一、白马侯崔宏突然病重,拓跋嗣心急如焚,不断派近臣前去询问病情,一夜之间往返数次。崔宏当月病逝后,拓跋嗣下令按叔孙俊规格安葬崔宏。丧车离开平城时,拓跋嗣要求所有官员都要拜送。
421年3月,拓跋嗣从代地征发了6千民夫在平城东修建了一座周长三十多里的皇家花园,城东的白登山都被围在这个花园里。
以上就是拓跋嗣自416年至421年间的全部事迹,当然还有每年的数次出巡,这里就不赘述了。
然后呢?自然就到了422年喽!
关注本号,感受两晋十六国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非常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630)
我家宝宝喝的是瑞慕奶粉,是仿母乳配方的,这种肠胃吸收还可以。
淡存丶余光418
前段时间我儿子经常感冒发烧的,同事说要注意给他补充营养,让我给他喝瑞慕,现在喝了有一段日子了,体质不那么弱了,也没有感冒。
1951年10月8日,346.6高地争夺战激战正酣。美军怎么也想不到,指挥这场战斗的,不过是23岁的年轻人。
昨天,346.6高地上的志愿军全部牺牲,阵地失守。47军140师418团第3营奉命在8日晚将阵地夺回,而李延年当时任3营7连指导员。
这一仗,志愿军投入了3个步兵连和1个机炮连,另有炮兵支援。
趁着夜幕降临,志愿军战士们迅速杀上了阵地,7连伤亡3人便拿下了前3个山头,开始向第4和第5个山头冲击。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如此拼命,本想偃旗息鼓休息后继续,此刻反应过来了,立即组织重火力拦阻射击。
面对美军最强悍的武器,右翼的9连伤亡惨重,7连也损失不小。连长代理了营参谋长,而副连长和副指导员一位负伤、一位牺牲,7连的担子落到了李延年身上。
“啾—啾—啾—”子弹呼啸而过,一个炮弹的碎片击中了李延年的后背,一阵刺痛,鲜血浸透了他的后背。
此刻,他顾不上伤痛,这点皮肉伤,对于他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了,他曾经说过:“当兵就是要打仗的!”
敌人一轮又一轮地向我方进攻,志愿军们没有弹药了,捡起战场上遗留的子弹,打退了美军的一波波进攻。
李延年一边组织官兵在阵地收集弹药,一边高喊:“我们是硬骨头,能攻上来,就能守得住!”
在战场上,胜利的消息就是给战士们加油打气的最佳武器,每获得一波胜利,李延年总是要把胜利的消息传给每一位志愿军,给他们请功。
就这样,李延年一边在战场上鼓舞士气,一边5次整顿编排志愿军,自始至终保持着队伍有组织地战斗,对战斗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柒捌 说
这就是抗美援朝中著名的中346.6高地争夺战,这场战斗异常激烈,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李延年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凭着一个营的兵力,单挑美军精锐骑兵团,获得了击毙美军中636人的辉煌战绩。
在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之前,李延年就已经是个英雄。
他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的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是的“放猪倌”。14岁时,由于交不起学费,仅读了2年初小的李延年,跟着同乡来到长春一个资本家开的粮食加工厂当学徒。说是当学徒,实际上他还要服侍老板,每天端尿罐、干杂活,稍有不顺就挨打受骂。
“跟着共产党为穷苦百姓打天下!”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李延年萌了参军的强烈愿望。1945年10月,他在长春参军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革命战士。
“白天打仗,晚上抱着枪睡。”这种日子在李延年看来是扬眉吐气的,虽然辛苦可心情舒畅。
成为战士后的李延年敢打敢冲敢拼,在解放榆树县的战斗中,他一人缴获敌人1挺轻机枪和1支手枪,受到上级表扬。
“我好打枪,每次打仗都很勇敢。”李延年自己也这样说。
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队参加黑山阻击战,这场战斗,时任第10纵队司令员的梁兴初将军这样认为:“这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残酷战斗。”
李延年后来回忆这场惨烈的战斗:“我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
当时部队正在抢修工事,敌人就黑压压一片冲了上来。他和战友立即抢占阵地,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一个战友牺牲了,另一个就主动补上来……他们以血肉之躯堵在塔山,硬是没让五个军的国军精锐廖耀湘西进兵团闯过去。
@柒捌 说
上世纪70年代末,西南边境的发生了战争,已经年过五旬的战斗英雄,又像过去无数次受领任务那样,干脆响亮地说:“作为一名老兵,党叫干啥就干啥!”
他先后多次冒着炮火硝烟,深入前线考察,传达上级指示,组织运送伤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随后,李延年被提拔为师副政委,一直战斗在边防一线。
#我和祖国在一起#
我是@柒捌 ,喜欢历史中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生。喜欢@柒捌 就关注一下吧[比心][比心][比心]
女儿(琪)澳洲昆士兰大学留学的那些日子
第 7️⃣9️⃣天:
我们一起来了解
本文418是什么节日(农历417是什么节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