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补齐资金短板的Cruise和弥补了造车劣势的Waymo可谓势不可挡

无人驾驶 猎云网
导读 如此一来,补齐资金短板的Cruise和弥补了造车劣势的Waymo可谓势不可挡。相较于这两家无人驾驶行业的Top 2,无人驾驶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可谓

如此一来,补齐资金短板的Cruise和弥补了造车劣势的Waymo可谓势不可挡。相较于这两家无人驾驶行业的Top 2,无人驾驶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可谓不小。那么,在无人驾驶全球赛道上,是否将被远远甩在身后?且慢,无人驾驶技术从落地到最终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上的变数和复杂性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很有可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异军突起,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最近,“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大家都看了?其中,不知诸位是否注意到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来,让懂懂笔记给大家画个重点: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fk的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户更愿意为了利益而分享诸如财务和驾驶等相关数据,这一比例在为38%,比排名第二的墨西哥高出8个百分点,而则为25%。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今年三月李彦宏因“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等相关言论遭到吐槽。不过,如果李彦宏换一种表述呢?比如“据‘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有38%的用户愿意为了利益而分享数据,在全球排名第一……”嗯,吐槽会少很多吧。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彦宏可能说了一些大实话。

闲话不提,咱们今天聊无人驾驶,而之所以用隐私话题开篇,是因为人对隐私相对开放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正助力无人驾驶的高速发展。

众所周知,数据是AI算法的养料,人们对数据隐私的开放程度决定了数据采集的难易。在西方,人们对数据采集技术的信任度普遍较低,但人对数据隐私却不似欧美用户那般敏感,并且这里有庞大的用户和市场,可以为无人驾驶源源不断地供给数据养分。

尽管如此,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从更系统的维度来审视中美之间的无人驾驶之争,是否有竞争优势呢?

让我们先把坐标移至位于西太平洋沿岸的加州,这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几乎聚集了全球所有知名的无人驾驶企业。如果要在加州进行测试,企业必须定期向政府提交测试数据,而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便可以管窥这些企业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加州DMV(车辆管理局)在今年二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百度无人车平均每行驶41英里就需要人工干预一次,而Waymo的无人车每行驶5,596英里才需要人工接管一次。从拿到加州无人驾驶测试许可起,百度无人车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间共计行驶了1,971.7英里,人工干预次数为48次;Waymo无人车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间共行驶了352,544.6英里,人工干预次数为65次。

老实说,百度的数据是真的不太好看。有点儿失望?灰心?别急,无人驾驶的发展和落地远不是技术领先、数据漂亮这么简单,其所涉及的人才与资金、政策法规、舆论环境等等因素也至关重要。

有意思的是,虽然百度的表现让我们下不了嘴自夸,但在最近,诸如QUARTZ、彭博社、福布斯、Internet of Business等外媒却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分析,认为才是未来无人驾驶市场的赢家。对此,手机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一脸懵逼?为什么它们会这么说?咱们先别妄自菲薄,也不要过于得意,不妨跟随懂懂笔记的脚步,客观地来看看这些分析是否中肯。

广泛的民意基础

先来听听群众的呼声。

今年二月,德国技术服务公司TÜV Rheinland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无人驾驶在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这主要是因为人更相信这项技术,并且他们比人更愿意上传自己的数据。

例如,63%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可以提高安全性,而只有34%的受访者这么认为;71%的受访者愿意为了享受新的服务而提供数据,而只有42%的受访者愿意这么做……为什么两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态度如此迥异?除了Uber和特斯拉等企业的无人车频繁发生事故而引发相关的安全性及伦理探讨以外,或许根深蒂固的汽车文化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有350多万人以驾驶为生,并且在很多州,驾驶员是最常见的职业。2015年,拥车量达到1.72亿,而人口数量仅为四分之一的则有2.64亿注册车辆。尽管无人驾驶企业均大声疾呼“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会降低车祸率”,但从商业层面来看,去司机化以降低运营成本才是这些企业的终极目标。

我们用一台24小时运行的电动汽车为例:据日产汽车董事长Carlos Ghosn介绍,为这样一台车充电需要花费250美元/月;租金约为300-500美元/月;由于这台车为全天候行驶,因此需要三位司机,每月总计需支付1.5万美元。

仔细算一下这笔开销,显而易见,一台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中,司机收入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而无人驾驶的普及,无疑将为企业有效节省这部分费用。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大量司机将面临失业的窘境。因此,无人驾驶技术会潜在地遭到部分司机群体的抵制也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无人驾驶技术在受到欢迎并非意料之外,因为人一向对新技术持高度开放的态度。在美媒看来,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西方国家。比如,在,智能手机几乎无所不在,并且电子商务和即时交付等服务均笑傲全球;同时,令许多境外游客感到惊讶的是,很多商店都可以不用现金支付,并且在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甚至比出租车更为可靠。

毫无疑问的是,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众对无人驾驶技术、对无人驾驶企业、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任。因此,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大众对无人驾驶的包容为该技术的顺利推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如此一来,企业和政府在推广相关项目、出台相关政策时遇到的阻力将远远小于西方国家。

有钱还有人

“资金”是无人驾驶绕不开的一道坎,从技术开发、测试到落地,无一不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举个例子,在无人驾驶汽车中,激光雷达是造价最高昂的部件,参见下图:

据Nomura预测,激光雷达的平均成本到2022年才能降低至1000美元以下。这就不得不提到硅谷一家非常低调的激光雷达制造商——Quanergy Systems Inc.,其生产的小型固态激光雷达成本已经低于1000美元,毛利润超过50%,而研发投入几乎占其收入的70%。不过,走到这一步,他们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据知情人士称,投资者可能会出现在Quanergy的下一轮融资中,并很有可能成为其重要股东。

彭博社提醒,投资人应重点关注诸如BAT等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投入的巨资,这些资金正弥补在该领域的发展鸿沟。此外,彭博社还认为,无人驾驶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耗费的资金远远超过许多国家政府愿意承诺的金额,但是除外。

在,科技企业几乎不缺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向靠近;同时,的研发投资也逐步逼近。

当然,除了充沛的资金实力之外,还拥有海量的人才储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的两倍,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超过470万,远胜(260万)和(56.8万)。与此同时,以及国内多所主要大学正积极地在全球各地挖掘顶尖教授,而蓬勃发展的教育也在不断强调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现在,的科技人才向西方流失的现象较过去减轻了许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