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承磊 承磊的意思

精选资讯
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承磊,承磊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年美国“科学天才奖”揭晓,40名高中生拿走...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承磊,承磊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美国“科学天才奖”揭晓,40名高中生拿走18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16名人是亚洲面孔。在世界再次认识到东方人学习天赋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了我们一些必须直面的启示呢?

美国科学天才奖又被称为“小诺贝尔奖”,在其76年的历史中涌现出13位诺奖获得者。引人注目的是,在前10名获奖者中,1个韩裔,3个华人后裔和2个印裔,他们分别是:

第一名是韩裔,来自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的崔允西,获得25万美元奖金。

第三名是印裔,来自加州圣何塞公立高中的埃沙尼·贾哈,获得15万美元奖金。

第四名是印裔,来自波特兰市克里什马高中的戈帕尔戈埃尔,获得10万美元奖金。

第五名是华裔,来自蒙哥马利布莱尔高中的钱承磊,获得9万美元奖金。

第八名是华裔,来自麦德奎耶稣会高中的侯文骏,获得6万美元奖金。

第九名是华裔,来自纽约州国际学院的余颖琪,获得5万美元奖金。

上述获奖小天才研究的项目五花八门,涵盖了生物、社会、物理、数学和医疗等多个领域,让国人再次把目光投放在教育上!

在现代学科教育上,西方国家的独到之处至今令人趋之若鹜,其实并非没有道理。高额的奖金、独立的学术氛围和非学分制的考核机制,都让有志于研究的学生心无旁骛,专心学术研究。

对于西方的这种保证学术独立和自由的氛围,诺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比较赞同。

1979年9月,李政道曾写信给当时的中科院院长方毅,强烈建议国家应该多派学生到西方学习前沿领域的科学技术,并提出一个连带“小问题”。

这个“小问题”,当年5月份老舍的女儿舒雨从德国学习回来后就提过。

78年的时候,舒雨和其他10几位教师交换到德国学习,出资方是德国的教育部门,且每个月另给每人750马克的奖学金。但是,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外派学习者的奖学金需要上缴一大部分,剩余的满足吃饭住宿即可。

所以,舒雨等老师不敢接受当地老师、学者的拜访邀请(担心对方回访,无钱招待),也不敢和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白天要上课,交流放在晚上的话需到对方家里,没钱买小礼物),多开支的部分还需索要发票,核对报销。

彼时的西方商店哪里有什么发票?

德国人惊讶的眼神,让舒雨老师她们感到很难堪,回国后就写信给方毅院长。但这件事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暂时搁置了。

无独有偶的是,当年5名交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国内研究生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李政道听说后,立即写信给方毅院长说:“奖学金并非薪金,是西方教育体系为保证学生、教师安心学习而设置得适当的生活保障。如果校方知道了我们的这种做法,势必会收回奖学金,影响东西方学术的交流。”

仅仅一个月后,这件事就被妥善解决了!

从那以后,所有公派出国学习、交流的学生、学者再没有“奖学金上缴”的困扰了。

世间熙熙攘攘,所为者何?利来利往!

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观念把学生、教师都归入“文人”一类。文人有风骨,可文人也需要吃饭,也需要谋求“利益”。物质化的“利益”,具体体现的可能是金钱;而精神化的“利益”,则是尊严、人格乃至不受物质约束的学习和学术自由。

再复杂的现象都有着最本质的核心,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师者安其教,让学生安其学”。

为什么很多学生越来越沉迷于游戏,厌倦无休止的学习和考试升级呢?为什么一些教师、学者频频放下“正业”或者私下授课,或者到处走穴,或者沉迷于物质的诱惑呢?

如果我们能通过“物质面”的奖励,激发起学生、教师的“精神面”动力,还用担心孩子沉迷于游戏、老师沉迷于生计吗?当整个社会能正确看待“利益”的物质面和精神面的时候,也许,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有些已经成熟且被证明有益的经验,我们何妨拿来借鉴一下呢?

#2021美国科学天才奖#

本文承磊,承磊的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