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杨家将家谱,杨家将家谱图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家谱是这样的啊,让我惊呆了,有才!
凉州杨家将支脉述略 王其英
北宋杨业祖孙四代保家卫国跨越千年的英雄传奇,及明朝“凉州杨家将”的赫赫战功,使我们能够穿越歴史风云,零距离接触绵延千年、妇孺皆知的杨家将后裔。但一个家族的千年信史,若没有完整的家谱等资料是难以信服的。杨嘉谟在《杨氏家谱序》中说得很明白:“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述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武威文庙保存的刻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的《杨嘉谟墓志铭》和两件分别为明天启六年、崇祯五年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河北省迁西县保存的《三屯总府题名碑记》和北京密云与河北兴隆交界之处的《兴隆雾灵山清凉界碑》,确凿地记载了杨嘉谟的军旅生涯和功勋,加上《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相关人物传记、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凉州杨家将扑朔迷离的英雄传奇和武威杨氏播迁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地方歴史、撰写人物评传、续写杨氏宗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杨嘉谟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是明末功德昭著的名将,也是北宋名将、世称“金刀令公”“杨无敌”杨业的后裔。终明一朝,杨嘉谟及其祖宗八代祖先世居凉州,镇边守土,保卫大明江山270余年,立下赫赫战功。据《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记载,杨嘉谟祖籍为重庆府长寿县,那么,他的祖先又是如何从遥远的重庆府来到西北大邑武威的呢?
北宋灭亡之后,杨业的部分后裔从山西太原府走出,散播于四川、云贵、辽东、江淮等地,其中一支落籍四川重庆府长寿县。此后,部分后裔又辗转于多地,其中一支落籍于江淮一带,使江淮地区成为明代杨家将的重要源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后分布于全国各地。据现有资料推测,凉州杨家将即为江淮杨家将后裔。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江淮杨氏后裔中的杨璟率领杨国兴,杨仲名,杨义,杨税,杨雄从朱元璋起义,拉开了明朝杨家将的序幕。
杨家将的后代都去哪了?
杨家将曾是北宋时期最耀眼的军队,可在北宋灭亡后再没有杨家将的消息传出,其后代的去向也是个谜。直到明朝大臣修订杨家族史,意外发现了一支杨家部队割据地方600年。
在小说或影视剧中,关于杨家的描述是“历传七代,代代出人才”。事实上,杨家仅仅传了三代就逐渐走向没落,分别是杨业、杨延昭和杨广文。
杨家将的故事始于杨业,此人自小习武,常年跟随父亲进山打猎,练就了一身绝佳的骑射本领。虽说杨业是北宋的一方战神,但他最先跟随的是北汉刘崇。
凭借一身好本事,杨业在战场上难逢对手,很快就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杨家将的威名,也渐渐被打造出来,成为难以撼动的存在。
后来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为了统一全国的政权,他大举进犯周边国家,在南方统一后赵匡胤盯上了北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尽管北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可北汉的防守固若金汤,再加上杨家将拼死相护,他们两次进攻一点好处没讨到不说,还损失了不少兵力。
攻打北汉一事因此推迟,直到赵匡胤驾崩其胞弟登基,这才重新对北汉开战,最终北汉君王主动投降。经此一战后,杨业带领杨家将投入北宋阵营,主要活动在西北雁门关一带。
也就是在这里,杨家将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仗,八千人马重创契丹十万大军。自此,北宋和契丹正式进入拉锯战,杨业在一次与潘美出征时,迎面碰上了契丹的大部队。
两人商议后提出诱敌深入的计策,杨业负责带领杨家将诱敌,潘美负责埋伏,最后二人合力歼灭敌方。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潘美一见情况不对就带头撤退了,独留杨家将负隅顽抗。
就这样,杨业战死沙场,杨家将几乎消亡殆尽。
儿子杨延昭继承遗志重建杨家将,继续跟契丹大军对抗,然而双方战事并不频繁,且规模也不大,到后来两国干脆停战了。要说重振杨家将威名的契机,便是杨延昭接连击溃辽朝大军,可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在杨广文继承家业后得到充分体现。
彼时杨家将声名远扬,受万人敬仰,势力颇广,自然遭到了君主的忌惮和大臣们的眼红。杨家开始走下坡路慢慢没落,杨家将的辉煌也不复存在。
当杨广文逝世后,历史上有关杨家的记载几乎没有,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哪了,是否还有后代仍存活于世。
揭开这些谜团的是明朝大学士宋濂,他得到了一本名为《杨氏家传》的族谱,里面提到了家族子弟杨瑞。他本是杨家太原一脉,因为早年做出的成就在播州自立为王,播州杨氏得以发展。由于播州一脉地处偏僻,哪怕后来时局动荡,对他们依旧没有丝毫影响。
而播州杨氏一直占据此地,整整600年后因为后人的野心选择起兵谋反,失败后播州杨家就此消亡。#杨家将##历史#
历史上杨继业只有一个儿子叫杨大郎,没有什么杨六郎,可能你祖宗是叫杨六郎,但不是什么杨家将后代//@668:我更正一下,我们是正宗的杨六郎之后,可以去考证,有族谱。
史局
杨家将的后代去哪了?一支竟割据地方600年,历经宋元明三朝
甘肃武威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产
武威县第一任县长李振华的父亲李凤威亲自写文祝贺,李凤威是民国大元帅府秘书长。
敦厚樸誠风追懷葛
温柔淑慎德媲孟桓
武威蜻蜓村(原地名北唐洪寨)是北宋杨业之后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的八代先祖和他本人的墓地所在地,其先祖和他本人镇守大明边疆270多年,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名扬天下,是北宋杨家将征西,明朝杨家将保家卫国的典范,请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1杨胜(1359-1437,生于元至正年间,有兄杨雄,洪武四年于英武卫张指挥下归附从军,5年征和林战沙漠阵亡,7年11月补充燕山护卫中所右军,11年7月改燕山左护卫前所充马军,21年征捕鱼儿海子哈刺哈地面,22年追赶捏怯来至百眼井,23年征亦都山,收捕乃儿不花,复征宁夏,29年征驴驹河、黑松林,32年7月初五日随驾征讨,平定九门,克怀来,接应灰岭,8月克雄县、漠州,攻围真定,9月升本所勇士小旗,接应永平,10月克大宁,11月郑村坝大战全胜,回升本所勇士百户,12月取广昌,33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4月白沟河大战全胜,5月攻围济南,9月升本所副千户,10月攻克沧州,12月东昌大战,随侍回还,34年正月威县深州杀败真定截路军马,3月夹河大战全胜,闰三月藁城大战全胜,4月攻围顺德,10月升本所正千户,35年正月攻克东阿、东平、汶上,4月拒小河桥,齐眉山灵璧大战全胜,攻破营寨,5月至泗州归顺过淮,6月随成祖过江,13日平定京师。永乐元年7月12日钦升怀远大将军、金吾左卫指挥同知,3年3月初2日,钦与流官职事。祖父杨觉英,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祖母潘氏,赠淑人;父杨廷杰,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母高氏,封太淑人,妻邵氏,封淑人。永乐13年蒙兵部奉天门奏升本卫指挥使,年老替职,于宣德7年同子移至于凉州,卒于正统2年<1437>,享寿78岁,择葬于城东13里堡北唐洪寨,(现在武威蜻蜓村杨家坟庄子)
2杨斌(1389-1448,永乐22年<1424>承授父职,后随太监王安(疑为“贵”)巡察河西,勘得凉州缺官,于宣德7年<1432>会兵部奏准将斌调安凉州掌印,正统二年九月戊子-甲午升狭西甘州后卫指挥使汪清左卫指挥使李贵为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右卫指挥同知蒋祯中卫指挥佥事朱全前卫指挥佥事刘英山丹卫指挥佥事杨斌俱署都指挥佥事,正统5年<1440>都指挥杨斌建立山丹卫学,正统六年<1441>太监王贵、守备山丹都指挥杨斌建土佛寺,卒于正统13年,享寿59岁)
3杨威(1423-1472,于正统13年<1448>袭授祖职掌事,成化二年秋七月庚午-乙亥敕陕西都指挥长胜协同游击将军赵英调兵剿贼胜前所统凉州兵命都指挥杨威代领之,卒于成化8年<1472>,享寿49岁)
4杨和(成化八年夏四月丁卯-己卯命陕西都指挥佥事杨威子和代父原职凉州卫指挥使)
5杨佑(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于弘治3年<1490>袭授祖职,屡建奇功,历升甘肃参将,正德十二年<1517>三月丙子-辛丑录陕西凉州卫罗罗墩获贼功升领军指挥使杨佑等八人各一级<应为都指挥佥事>,嘉靖11年<1532>九月丙午-辛亥命分守肃州右参将都指挥同知杨佑充左副总兵官协守甘州,各处征战,射伤左臂,告疾回家半载,嘉靖13年六月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杨佑狥货规利取侮外夷各降秩一级载督率不严夺俸一年,卒于21年<1542>,享寿59岁,入乡贤祠)
6杨鳌(1538-1615,?嘉靖21年<1542>袭授父职,在卫管操修筑,血战有功,39年升陕西靖虏卫守备,隆庆二年<1568>正月辛亥-丙寅升靖虏守备指挥使杨鳌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固原游击将军,隆庆四年五月戊辰-己巳命固原游击将军杨鳌充左参将分守延绥西路,6年在大地方斩获虏级一百余首,万历元年<1573>陕西西安州游击,4月内永安堡斩获虏级捌拾余,又于泸沟子斩获虏级柒拾余,八月戊申-癸酉兵部奏阅视侍郎王遴举劾陕镇文武各官得旨戴才郜光先雷龙廖逢节佟登等升赏有差杨鳌等分别罚治,卒于万历43年<1615>,享寿77岁)
7杨魁(配戴氏,袭授祖职,21岁卒)
8杨嘉谟(1576-1642,生万历五年<1577>,即1577年十二月初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世袭陕西凉州卫指挥,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蓟镇总兵,崇祯十五年(1642年)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配丁氏),祖弟嘉臣,勤王有功,升守备,参将职。
9杨光烈(应袭指挥使管道标中军守备,崇祯5年任游击将军,与曹变蛟……
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
武功军威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产,
确实值得大力宣传 !
搭乘创建文明城市的快车,
凭借挖掘历史文化的东风,
极力弘扬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为新时代青少年树立爱国榜样!
武威县第一任县长李振华的父亲李凤威撰文
敦厚樸誠风追懷葛
温柔淑慎德媲孟桓
武威蜻蜓村(原地名北唐洪寨)是北宋杨业之后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的八代先祖和他本人的墓地所在地,其先祖和他本人镇守大明边疆270多年,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名扬天下,是北宋杨家将征西,明朝杨家将保家卫国的典范,请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 武威杨府巷是明朝凉州杨家将世袭大将军府,规模宏大 ,一府八院,有(四知堂,忠义堂,杨佑三官祠,下马石,演武厅,武牌坊,杨嘉谟是明朝末年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上柱国光禄大夫,杨道顕崇祯元年世袭凉州卫指挥,,分守西宁道参将,崇祯十七年死尽节!
杨胜(1359-1437,生于元至正年间,有兄杨雄,洪武四年于英武卫张指挥下归附从军,5年征和林战沙漠阵亡,7年11月补充燕山护卫中所右军,11年7月改燕山左护卫前所充马军,21年征捕鱼儿海子哈刺哈地面,22年追赶捏怯来至百眼井,23年征亦都山,收捕乃儿不花,复征宁夏,29年征驴驹河、黑松林,32年7月初五日随驾征讨,平定九门,克怀来,接应灰岭,8月克雄县、漠州,攻围真定,9月升本所勇士小旗,接应永平,10月克大宁,11月郑村坝大战全胜,回升本所勇士百户,12月取广昌,33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4月白沟河大战全胜,5月攻围济南,9月升本所副千户,10月攻克沧州,12月东昌大战,随侍回还,34年正月威县深州杀败真定截路军马,3月夹河大战全胜,闰三月藁城大战全胜,4月攻围顺德,10月升本所正千户,35年正月攻克东阿、东平、汶上,4月拒小河桥,齐眉山灵璧大战全胜,攻破营寨,5月至泗州归顺过淮,6月随成祖过江,13日平定京师。永乐元年7月12日钦升怀远大将军、金吾左卫指挥同知,3年3月初2日,钦与流官职事。祖父杨觉英,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祖母潘氏,赠淑人;父杨廷杰,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母高氏,封太淑人,妻邵氏,封淑人。永乐13年蒙兵部奉天门奏升本卫指挥使,年老替职,于宣德7年同子移至于凉州,卒于正统2年<1437>,享寿78岁,择葬于城东13里堡北唐洪寨,(现在武威蜻蜓村杨家坟庄子)
2杨斌(1389-1448,永乐22年<1424>承授父职,后随太监王安(疑为“贵”)巡察河西,勘得凉州缺官,于宣德7年<1432>会兵部奏准将斌调安凉州掌印,正统二年九月戊子-甲午升狭西甘州后卫指挥使汪清左卫指挥使李贵为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右卫指挥同知蒋祯中卫指挥佥事朱全前卫指挥佥事刘英山丹卫指挥佥事杨斌俱署都指挥佥事,正统5年<1440>都指挥杨斌建立山丹卫学,正统六年<1441>太监王贵、守备山丹都指挥杨斌建土佛寺,卒于正统13年,享寿59岁)
常闻大道生育天地,乃生人物,其生生不已之理,万劫无断,但脱尘凡之人少,贪名利之情多,皆愿子孙绵延,世世相传,有能喜施舍,善根深厚者,必生贤能子孙。修身正心,位及公卿,孝亲忠君,超越等夷者,世承宗祧,光前裕后耳。如有奸巧作伪,造业甚者,定生愚痴子孙,狂诈恣肆,流为凶徒,毁尊逆亲,败家废产者,人人耻詈,玷辱门风。嘉谟愿生子孙,良善智慧,善继先人之志,克尽人道,勤读诗书,博览群籍,能上进者。又愿子孙,寻访名师,亲近贤士,有品有德,通国之人,莫不倾服。反是,则祖宗含泪于地下矣。子孙必当惺剔,勿忽慢以为具文。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左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
奴兵
二万围锦州,禾嘉恇骇请救公,分调诸将援兵
四集诸将请出奇一创之,禾嘉不敢从,遂堕大凌,毁双堡而去,锦围既解,益向人鼓掌大言,阁部老矣,辽事我只手可办,朝议皆欲听公去,以
辽事倚禾嘉,而 上不可,以王威,杨嘉谟青山口潘家口之捷,赉金四十,大红虬服一,以 神庙实录进御加太保,荫一子尚宝司丞,皆力辞 上允辞太保公,以十一疏乞休 ,上命阁臣议去留,皆不敢坚决,曰吾固知无可代承宗者,乃特遣内阁中书官诣,关门宣谕视事
必于诸将中选其家声威望、素为虏畏如鲁光祖者、以任凉州副将、以拒堵松山向南之虏、又选谋勇兼资、熟谙番情虏情、如见任肃州参将杨浚以任西宁副将、以剿杀海上流牧之虏、
达云,凉州卫人。勇悍饶智略。万历中,嗣世职指挥佥事。擢守备,进肃州游击将军。炒胡儿入犯,偕参将杨浚击败之,迁西宁参将。
有關凉州楊家將文物及文化遺產述略
王其英
1.蜻蜓村凉州楊家將墓葬及楊氏碑刻。1958年,全國各地進行平墳開荒整地運動,武威六壩鄉蜻蜓村(今屬高壩鎮)同樣如火如荼地開展此項運動。蜻蜓村,原名北唐洪寨,古稱楊家墳莊子,從明代至清,一直是凉州楊嘉謨家族的佳城(祖塋)之地,規模較大。在那次平墳運動中,蜻蜓村楊家墳被無情開掘。村民們掘開了一座古墓,挖出了許多的金、銀、玉器和珠寶等陪葬品(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刻於崇禎十六年的《楊嘉謨墓志銘》。墓葬雖未進行考古發掘和有效保護,但隨著墓葬的有效保護或將來可能的發掘,出土或發現大量文物是遲早的事。《楊嘉謨墓志銘》和之後從楊氏成員中征集到的聖旨,
《明楊佑三官神祠碑》,於明萬曆九年(1581)立於楊府街三官祠,通判胡松年撰文,碑佚,碑文無存。楊佑為楊嘉模曾祖父,官至甘肅副總兵、都指揮同知,去世後入鄉賢祠。
《烈婦楊氏墓碑》《高節婦墓志銘》(楊氏嫁與高氏為妻,故稱之),二碑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已佚,碑文載《五凉全志》,內容基本相同。簡述出身貧寒的烈(節)婦楊氏在外打工受辱及被害的過程,贊揚其“行芳志烈……寧死不屈”的貞烈品行。前者為鎮番知縣江鯤撰寫,後者為凉州知府何德新撰寫,在當時具有典型教化的社會意義。
2.王城堡楊氏木制屏風與祝壽頌詞。大柳鎮王城堡楊家榆樹莊子村民楊某家藏的一組乾隆三年(1738)制作的18扇木制屏風,題目是《大郡佐即伯牧升、安翁昆玉六泰榮壽雙慶序》。屏風距今已愈280多年,雖有部分破損,但除了祝壽者人名有些字跡模糊不清外,大部分內容清晰完整,足可辨其全貌。二人生日僅相差一月,說明是堂兄弟無疑。大意是楊氏升、安二公德高望重,樂善好施,仁德孝友,親友在他倆六十壽辰之際雙陳獻壽。文中除祝壽之詞外,還提到了楊氏家族的歴史淵源和敦厚和睦的家風族範。
祝壽頌詞撰者為康熙四十四年(1705)舉人,曾任福建莆田、甌寧知縣王化行;書者為康熙五十三年(1714)舉人、曾任江西安義縣知縣、浙江安吉州知州高崇徽。祝壽者有雍正制科舉孝廉方正的凉州三征士張玿美(曾任廣東廉州府知府、雷瓊道,《五凉全志》總修)、張綸(曾任山東濟寧州知州)、張爾戩(曾任兵部主事、陝西同官縣知縣)和雍正八年進士、曾任山西文水縣知縣蘇暻等地方名士及凉州鎮標右營遊擊朱國傑、淮安府中協中軍都司高崇韜、凉州鎮蔡旗堡守備楊春澤、蔡旗堡千總周大學等地方官員;還有武威文舉人王道久、王化南(乾隆四年進士,山東知州),武舉朱承愷、劉允龍(隆)、李弘猷以及凉州府、縣儒學訓導、監生、庠生及鄉耆親誼等數百人。
頌詞中雖然指出楊氏兄弟二人九世先祖為楊稅,十世先祖為楊忠,並未明確說明所擔任的官職。但從眾多官員、名士為其祝壽來看,足見其身份、資望之崇。頌詞中有“黼黻皇猷,馳聲仕路”“共垂勳名”等語,當為兄弟二人曾經為官的明證。頌詞中又有楊氏家族數世“同堂而居,共灶而食”之說,值得一提的是,武威楊氏十世族人楊士藻在嘉慶十九年(1814)所寫的《楊氏家譜序》中指出,楊氏“居數十年,兄友弟恭,雍睦成風,耕讀世繼,宜乎與張公藝仿一二焉。”隋唐之時的張公藝,九輩同居,和睦相處,傳為美談。楊氏效仿張公藝,可見合族共居之盛況。
清代武威楊氏數世同堂,家風和睦,文德世繼,在修身齊家、道德文章、耕讀相繼方面,皆有傳承,且人才輩出,蔚然成風。乾隆十四年《武威縣志·人物志·節義》記載,時耆壽“楊國正,住西街。事母孝謹,持身端正。壽九十一。申報,贈‘五世同堂’額。”這是住在城裏的一支楊氏的情況,與上述王城堡楊氏“同堂而居”互為映襯,相得益彰。幹隆中後期,因為人口增加,楊氏一族開始從王城堡陸續分家遷居各地,其中一部分遷往民勤、古浪和河西走廊,新疆,宁夏,青海,江浙,湖广,甘南。
3.與武威楊氏相關的文物及文化遺產。明代天啟六年(1626)皇帝授贈楊嘉謨聖旨,從楊氏成員中征集,現收藏於武威文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凉州攻鼓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威水陸畫以及凉州楊家將武術、永昌石碑滾燈、王城堡社火、白塔溝舞龍等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這些文化遺產,其原創或傳承,或為武威楊氏獨創。
其他分布於武威城鄉的楊府巷(街)、楊府、楊家祠堂、四知堂、忠义堂,楊業廟、楊殿廟、白衣寺(相傳楊嘉謨女因所許配的軍人陣亡,終身未嫁,為其建寺)、红廟,清凉寺、楊家壩河、楊府花園、楊家牌樓、楊家台(堡、寨、場、墩、山、屲、灣、溝,)、楊家燒坊(磨坊、油坊、紙坊)以及眾多的楊家莊等,無不潛藏著凉州楊家將的信息。
杨家将。精忠报国,家风代传,忠烈满门,名扬天下。数百年来,杨家将的壮烈故事历久弥新,家喻户晓,至今仍然令人感动。杨家将的故事,就是实实在在诞生在凉州这片热土上的精神现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凉州人。
精忠报国:凉州杨家将历史背景
明朝,中华民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国时代,由于清朝毁明史的原因,多数人对其276年的历史知之甚少,明朝是在全民同仇敌忾面对强大的蒙元残暴建立起来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对于中华民族有多重要,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学到的大部分来自于明朝帝国时代,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以国家层面上在全国各地建立天下卫学,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修建长城抵御鞑虏,以城卫所,堡,寨,堡垒驿站为基础,恢复被蒙元破坏的汉传佛教寺院,恢复建设孔庙,恢复建设真武庙,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到达级北的擒狐山,捕鱼儿海,派礼官陈诚武德将军杨忠出使西域各国,明朝武功军威世界第一,文风甲天下,朱棣下令编修(永乐大典),著名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演义)等众多著作产生于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这个朝代最有代表的历史见证,不管世人对其评价如何,明朝实实在在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血性的朝代……
河西走廊,中国地图上的金关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冷兵器时代国家的晴雨表,历朝历代最为突出的战略要地,明朝的河西走廊,面对西域蒙元四大汗国,明朝派精兵强将重兵把守,以卫所为单位全民皆兵,闲时种田,战时打战,每月每逢三六九日习武练兵,翻开明朝270多年历史,河西走廊,宁夏,青海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小战争,对抗局面时常发生,河西走廊甘肃镇是九边防镇最为重要的戍镇之一,明朝在西北陕西都司管辖区域设立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也说明了西北边疆的重要性,而作为从元末最早起兵反元抵抗鞑虏的江淮杨氏举全族起兵反元,耀武扬威落落布天下,据史册记载,江淮杨氏乃北宋金刀令公之后 ,洪武年间随徐达,常遇春,冯胜,杨璟,杨广,杨文,征战大江南北,河西走廊,杨家将将领从洪武初期先后入驻凉州卫,镇守河西走廊,在明朝漫长的270多年历史长河中,明朝凉州杨家将世袭九代戍边卫国,浩气枕戈壮怀吞虏,前赴后继喋血沙场,恪尽职守精忠报国,涌现出数十位载入史册的将军级英雄人物,著名文史专家王其英直言:历史上的(杨家将演义)是作者熊大木,秦淮墨客等借古怀今,书写的就是明凉州杨家将(王其英:有明一朝270多年,凉州杨家将从江淮地区辗转于西北边疆,浩气枕戈,忠勇爱国,喋血沙场,戍边屯垦,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歴史人物,谱写了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英雄壮歌,是杨家将演义的凉州版本,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家族史诗)
《杨嘉谟:浩气枕戈的明末边关勇将》程对山
凉州东郊有一小村名曰蜻蜓村,新中国成立前这个风光秀丽、环境清雅的小村另有一名,称为“杨家坟庄子”。近年来,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的红火之地,被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958年10月,蜻蜓村发生了一件轰动甘肃文化界的大事。村民在平田整地时,掘开了一块古坟,挖出了大量国宝级的文物。遗憾的是,动乱年代,疏于管理,这批国宝流落民间,后竟不知所终。只有古坟里的一块古碑现存于武威文庙。
古碑名为“杨嘉谟墓志碑”,据碑上铭文推测,村民掘开的古坟就是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及其八代先祖的墓地。《杨氏家谱》载,凉州杨氏先祖原为北宋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世称“金刀令公”杨业之后。终明一朝,杨氏先祖历仕皇朝十六帝,为有明一代功德昭著的世袭勋臣。初祖杨税和杨胜皆为洪武年间战将,曾随同明成祖朱棣参与“靖难之役”。杨税战死,其子杨忠于永乐十五年调凉州卫正千户,世袭武德将军。杨胜继续随朱棣征战,封怀远将军。三年后,杨胜的儿子杨斌先是承袭父职,后随太监王安巡察甘肃镇兵务,后主动要求内调凉州卫掌印。从此,杨氏后裔因镇守河西而世代居于凉州,遂有“凉州杨家将”之名。
武威文庙除存有“杨家谟墓志碑”外,还保存着一块天启年间皇帝敕封杨家将功臣的圣旨,确凿地记载了驻守蓟辽边关的凉州杨家将的丰功伟绩。《杨家谟墓志铭》称,杨嘉谟为上柱国光禄大夫、甘肃总兵、蓟州总兵。《大明会典》称,明朝正一品官员若功勋卓著可加授“光禄大夫”“上柱国”,但多为赠设的荣誉。《明史》载,有明一代,官封“上柱国”的只有一人,即夏言。因其正直敢言,“疏陈宗朝弊政”,颇受明世宗朱厚熜赏识,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官员在世时赠封“上柱国”虚爵的也只有一人,即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其余皆为殁后封赠,如姚广孝、常遇春、达云等。杨嘉谟也是殁后封赠“上柱国”,说明他是备受皇帝称赏的一位功德昭烈的名臣。
令人惊讶的是,清朝官修《明史》中,竟然没有为杨嘉谟立传。有明一代,凉州边关名将吴允诚、达云、毛忠皆有传,唯独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无传。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凉州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在近年来出版的《武威地区志》《武威市志》《凉州区志》等地方史志书籍里,皆没有杨嘉谟的任何文字记载。
杨嘉谟,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及历史渊薮,使他的事迹湮灭于数百年的历史烟尘之中?
明朝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是武威的灵魂,一座城,依什么恒久?凭什么伟大?靠什么传承?和一个人有了灵魂才有别于生物一样,城市因有灵魂而恒久伟大,因文化精神而传承发展。只有砖石屋厦的城市逃脱不了短命的归宿,注定要湮没在历史废墟中的。感恩先人们给武威留下了文化精神财富,使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富足雍容,华贵大气。明朝凉州杨家将,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放眼全国,还有那座山比凉州这座大山记录杨家将后裔信息最为明确的地方?
常闻大道生育天地,乃生人物,其生生不已之理,万劫无断,但脱尘凡之人少,贪名利之情多,皆愿子孙绵延,世世相传,有能喜施舍,善根深厚者,必生贤能子孙。修身正心,位及公卿,孝亲忠君,超越等夷者,世承宗祧,光前裕后耳。如有奸巧作伪,造业甚者,定生愚痴子孙,狂诈恣肆,流为凶徒,毁尊逆亲,败家废产者,人人耻詈,玷辱门风。嘉谟愿生子孙,良善智慧,善继先人之志,克尽人道,勤读诗书,博览群籍,能上进者。又愿子孙,寻访名师,亲近贤士,有品有德,通国之人,莫不倾服。反是,则祖宗含泪于地下矣。子孙必当惺剔,勿忽慢以为具文。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左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
奴兵
二万围锦州,禾嘉恇骇请救公,分调诸将援兵
四集诸将请出奇一创之,禾嘉不敢从,遂堕大凌,毁双堡而去,锦围既解,益向人鼓掌大言,阁部老矣,辽事我只手可办,朝议皆欲听公去,以
辽事倚禾嘉,而 上不可,以王威,杨嘉谟青山口潘家口之捷,赉金四十,大红虬服一,以 神庙实录进御加太保,荫一子尚宝司丞,皆力辞 上允辞太保公,以十一疏乞休 ,上命阁臣议去留,皆不敢坚决,曰吾固知无可代承宗者,乃特遣内阁中书官诣,关门宣谕视事
《涼州杨府巷》
武威蜻蜓村(原地名北唐洪寨)是北宋杨业之后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的八代先祖和他本人的墓地所在地,其先祖和他本人镇守大明边疆270多年,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名扬天下,是北宋杨家将征西,明朝杨家将保家卫国的典范,请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武威杨府巷是明朝凉州杨家将世袭大将军府,规模宏大 ,一府八院,有(四知堂,忠义堂,杨佑三官祠,下马石,演武厅,武牌坊,杨嘉谟是明朝末年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上柱国光禄大夫,杨道顕崇祯元年世袭凉州卫指挥,,分守西宁道参将,崇祯十七年死尽节!
杨胜(1359-1437,生于元至正年间,有兄杨雄,洪武四年于英武卫张指挥下归附从军,5年征和林战沙漠阵亡,7年11月补充燕山护卫中所右军,11年7月改燕山左护卫前所充马军,21年征捕鱼儿海子哈刺哈地面,22年追赶捏怯来至百眼井,23年征亦都山,收捕乃儿不花,复征宁夏,29年征驴驹河、黑松林,32年7月初五日随驾征讨,平定九门,克怀来,接应灰岭,8月克雄县、漠州,攻围真定,9月升本所勇士小旗,接应永平,10月克大宁,11月郑村坝大战全胜,回升本所勇士百户,12月取广昌,33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4月白沟河大战全胜,5月攻围济南,9月升本所副千户,10月攻克沧州,12月东昌大战,随侍回还,34年正月威县深州杀败真定截路军马,3月夹河大战全胜,闰三月藁城大战全胜,4月攻围顺德,10月升本所正千户,35年正月攻克东阿、东平、汶上,4月拒小河桥,齐眉山灵璧大战全胜,攻破营寨,5月至泗州归顺过淮,6月随成祖过江,13日平定京师。永乐元年7月12日钦升怀远大将军、金吾左卫指挥同知,3年3月初2日,钦与流官职事。祖父杨觉英,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祖母潘氏,赠淑人;父杨廷杰,赠怀远大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母高氏,封太淑人,妻邵氏,封淑人。永乐13年蒙兵部奉天门奏升本卫指挥使,年老替职,于宣德7年同子移至于凉州,卒于正统2年<1437>,享寿78岁,择葬于城东13里堡北唐洪寨,
杨佑(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于弘治3年<1490>袭授祖职,屡建奇功,历升甘肃参将,正德十二年<1517>三月丙子-辛丑录陕西凉州卫罗罗墩获贼功升领军指挥使杨佑等八人各一级<应为都指挥佥事>,嘉靖11年<1532>九月丙午-辛亥命分守肃州右参将都指挥同知杨佑充左副总兵官协守甘州,各处征战,射伤左臂,告疾回家半载,嘉靖13年六月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杨佑狥货规利取侮外夷各降秩一级载督率不严夺俸一年,卒于21年<1542>,享寿59岁,入乡贤祠)
杨鳌(1538-1615,?嘉靖21年<1542>袭授父职,在卫管操修筑,血战有功,39年升陕西靖虏卫守备,隆庆二年<1568>正月辛亥-丙寅升靖虏守备指挥使杨鳌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固原游击将军,隆庆四年五月戊辰-己巳命固原游击将军杨鳌充左参将分守延绥西路,6年在大地方斩获虏级一百余首,万历元年<1573>陕西西安州游击,4月内永安堡斩获虏级捌拾余,又于泸沟子斩获虏级柒拾余,八月戊申-癸酉兵部奏阅视侍郎王遴举劾陕西镇文武各官得旨戴才郜光先雷龙廖逢节佟登等升赏有差杨鳌等分别罚治,卒于万历43年<1615>,享寿77岁)
杨魁(配戴氏,袭授祖职,21岁卒)
杨嘉谟(1576-1642,生万历五年<1577>,即1577年十二月初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世袭陕西凉州卫指挥,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蓟镇总兵,崇祯十五年(1642年)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配丁氏),祖弟嘉臣,勤王有功,升守备,参将职。
9杨光烈(应袭指挥使管道标中军守备,崇祯5年任游击将军,与曹变蛟领精兵邀后山击其尾两镇亲领精骑从前击其首黎明齐至陇安贼分两股来迎官兵奋力而前斩获首级三百五十余颗)杨光国(随父征贼有功升三岔堡守备)、杨光裕(随父出征有功亦升守备)
常闻大道生育天地,乃生人物,其生生不已之理,万劫无断,但脱尘凡之人少,贪名利之情多,皆愿子孙绵延,世世相传,有能喜施舍,善根深厚者,必生贤能子孙。修身正心,位及公卿,孝亲忠君,超越等夷者,世承宗祧,光前裕后耳。如有奸巧作伪,造业甚者,定生愚痴子孙,狂诈恣肆,流为凶徒,毁尊逆亲,败家废产者,人人耻詈,玷辱门风。嘉谟愿生子孙,良善智慧,善继先人之志,克尽人道,勤读诗书,博览群籍,能上进者。又愿子孙,寻访名师,亲近贤士,有品有德,通国之人,莫不倾服。反是,则祖宗含泪于地下矣。子孙必当惺剔,勿忽慢以为具文。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左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
本文杨家将家谱,杨家将家谱图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