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理解,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作者: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2、(12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3、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4、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③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6、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7、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9、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10、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达。
11、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2、”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13、②乍:突然、忽然。
14、③怵惕:惊惧。
15、恻隐:哀痛,同情。
16、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17、⑤要誉:博取名誉。
18、要同“邀”,求。
19、⑥端:开端,起源,源头。
20、⑦我:同“己”。
21、⑧然,同“燃”。
22、⑨保:定,安定。
23、22、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23、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2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______法。
26、(2分)25、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
27、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分)26.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2、B(2分) 2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每空0.5分)24、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用自己的话概括也给分,1分);例证法(1分)。
29、25、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0、(2分)26.提示:不矛盾(1分),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1分),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1分)。
31、因此,“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
32、(1分)【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33、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34、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35、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36、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37、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38、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39、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40、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41、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42、”。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