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次北固山下教案板书,次北固山下教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习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5、重点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6、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7、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8、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9、教学设计:导人新课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0、”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11、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1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13、(板书课题)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14、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15、③生自由朗读课文。
16、(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7、[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18、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19、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0、研读赏析: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
21、(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22、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3、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24、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25、说说为什么喜欢。
26、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27、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28、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29、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30、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31、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32、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b.由远及近的顺序。
33、c.优美语句赏析:◆先找出优美的语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4、◆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35、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6、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37、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38、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9、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40、◆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41、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2、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43、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44、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5、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46、布置作业①写自己的秋天。
47、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48、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49、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50、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
51、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2、学习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53、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54、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
55、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56、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57、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
58、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
59、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
60、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6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62、探究问题: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2、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研讨探究:“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请你运用想象,绘制一幅《曹操观海图》,并体会其中表达诗人何种情感?《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
63、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64、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65、整体感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思考品味: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拓展延伸: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66、《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67、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8、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
69、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70、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2、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研读探究: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拓展延伸: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71、第二课时《西江月》教案设计:导入新课: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
72、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
73、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74、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75、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研读赏析: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76、《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导入新课: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
77、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78、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79、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
80、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
81、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
82、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
83、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
8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5、研读赏析: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2、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86、3、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87、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
88、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89、学习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0、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91、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
92、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93、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94、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
95、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
96、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
97、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98、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99、探究问题: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2、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研讨探究:“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请你运用想象,绘制一幅《曹操观海图》,并体会其中表达诗人何种情感?《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
100、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101、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102、整体感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思考品味: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拓展延伸: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103、《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104、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5、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
106、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107、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2、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研读探究: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拓展延伸: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108、第二课时《西江月》教案设计:导入新课: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
109、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
110、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11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112、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研读赏析: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3、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113、《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导入新课: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
114、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115、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116、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
117、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
118、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
119、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
120、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
1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2、研读赏析: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2、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123、3、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124、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
125、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