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西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格拉底个人简介一百字,苏格拉底的个人简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午)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2、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
3、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
4、他还首先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商问题、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5、 苏格拉底的生平介绍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6、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7、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8、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9、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10、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11、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12、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13、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14、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15、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16、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17、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18、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19、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20、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21、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22、 "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23、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24、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25、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26、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27、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28、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29、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30、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31、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32、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33、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五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34、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
35、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36、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37、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38、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39、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40、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41、 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苏格拉底的哲学观 苏格拉底激烈反对唯物论哲学家研究客观世界发现其规律的做法,说这样做不能认识真理。
43、认为事物所以这样是神有目的地安排,人只有从自己心里认识神才能认识真理。
44、他不承认一般是从特殊中抽象而来,而把一般看成是先于而且高于特殊的东西。
45、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观点,从其寻求“一般”的方法出发,认为不但许多特殊之外有一般存在,而且对于任何一类特殊的东西来说也都有它的“一般”,他把这个一般叫做“理念”。
46、据此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即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的变化无常的不真实世界,理念世界高于并且先于现实世界。
47、这样,普遍的概念就变成了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具体事物就成了不真实的理念的摹本和影子。
48、 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世俗的成败。
49、他相信自己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
50、"认识你自己”构成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
51、他宣扬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独行于肉体的观点,他指出:道德即是知识,知识包含一切的善。
52、苏格拉底把美德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使道德成为科学的对象,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
53、 苏格拉底立志不写著作,只用口头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其言大多见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的著作。
54、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而且他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的。
55、但是他并不认为知识是得不到的,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意义。
56、苏格拉底的爱情婚姻观 爱情观: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是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57、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58、 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弃,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59、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婚姻观: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衫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60、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61、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觉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62、”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